不同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论文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环境下,清晰的著作权流转与归属是保证各主体相应利益的必要前提,其中著作权转让及许可是体现著作权流转与归属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应协议的规范与完善直接影响到科技期刊的传播与发展。现有科技期刊已经突破原有传统出版模式,发生了较大变革:以免费获取为主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被逐渐认可,不少科技期刊出版社纷纷采取过渡性出版模式,在维持传统出版模式的同时适当的借鉴开放存取理念出版期刊。新型出版模式下,期刊的访问机制也由传统的付费形式转为免费获取,相应地,期刊论文的著作权流转与归属也出现了变化,原有的期刊社严格控制著作权的情况逐步向由作者保留转变,这一形式在促进学术资源流通与传播的同时使得用户获取与利用期刊论文更有保障。为此,期刊论文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也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体现出了开放存取运动所提倡的共享著作权等理念。   本文访问并调查了我国300余家科技期刊社,获取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94份、稿约及约稿启事共计203份,对期刊论文著作权的流转方式、归属、著作权转让及许可的类型及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统计与分析。深入调查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后发现,科技期刊制定并于作者签署著作权转人及许可协议的比例仅为51%,协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明显的瑕疵与漏洞,在条款设置与内容表述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误,僭越了合同法、著作权法等相关规定,过于严苛的条款不仅限制了作者与用户应有的使用权利,且忽略期刊在发展的实际需求。   本文立足于科技期刊的传统出版、开放存取出版、混合出版三种出版模式及各自的访问与许可机制特点,对我国当前论文著作权的流转与归属进行了总结,并提炼了影响我国科技论文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的几个影响因素,结合当前不同科技期刊出版模式下著作权流转与归属的不同特点,对如何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著作权转让及许可协议提出了几点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三种类型的科技期刊论文转让及许可协议,并对如何设置协议条款、完善协议内容进行了说明,最后给出了几种不同类型协议的示例,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数据、信息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过长期以来人类能够获得以及处理的数据量很少,处于信息匮乏的状态。这种情况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出现后逐渐发生变化,并
介绍基于ELK搭建的CDN日志分析系统的架构,以及日志采集、日志解析、日志存储、分析呈现等模块现网部署配置方法,实现CDN多厂家日志的汇聚展现,并可按照服务分组、业务域名以
互联网舆情监测成为政府及大型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个舆情大数据系统的建设框架,该框架从采集、存储、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如何利用中国电信天翼云
《静俭堂集》二十卷,十四册二函。明熊化著,熊兆登、熊兆行编。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刻本。每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上书口题“静俭堂集”,中署卷第,序之下书口镌“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迈入了又一个千年2002年.在这辞旧迎新进入21世纪的特殊日子里,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一贯支持和关爱我们刊物的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由衷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着,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展现和记录社会活动的重要信息源。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社会的固有弊病,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存在
[目的 /意义]移动社交时代的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其互动性,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对于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涉及的较少,有必要对移动社交时代数字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联通某地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用户NPS(Net Promoter Score,用户的净推荐值)的痛点分析,着眼于用户的流量模型、使用习惯,得到解
2011年初,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美国经济增长与繁荣》报告。该报告不仅对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政府采取的所有创新举措进行了系统归纳,同时也对美国未来科技发展做
Web2.0网络环境既给图书馆组织文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又对传统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提出了挑战。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将Web2.0的理念及技术应用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