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衔接连贯探索性研究——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对比分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max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缺乏衔接和连贯。本文试图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形合意合理论是我国语言学家王力1984年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形合和意合是组织语言要素的两个基本手段。这一理论从篇章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区别。他同时也提出了形合法更频繁地应用在英语句子中而意合法则广泛地用在汉语中。除王力以外,高明凯和连淑能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也很大。连淑能在他的《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对形合和意合作了一个详细的论述。形合意合理论被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应用在英汉和汉英翻译中,它却很少被应用在写作教学中。本文旨在把形合意合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并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英语作文的衔接和连贯方面有所提高。衔接和连贯在20世纪50年代列入篇章分析的行列。韩礼德和哈桑1976所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这一课题最全面的论述和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在这一专著中,他们给衔接下了定义并且确定了衔接的手段。同时,他们还指出:篇章中衔接关系是通过词汇语法手段实现的,即通过结构的选择和在结构中的词汇项目实现的。(韩礼德,哈桑,1976.303)。胡壮麟在他1994年的著作《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提出了多层次分析的观点,在这一书中,他还扩大了衔接的范畴。他同时还指出了衔接和连贯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区别。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提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缺乏衔接和连贯性的问题,并列举了学生在写作中在这一方面犯的错误。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形合意合理论研究和衔接理论研究的概况。第三章从形合意合的角度对英汉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作了详细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和连贯性在形合意合方面的区别可以从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两方面来分析。词汇衔接包括词的形式和搭配,语法衔接是这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主要区别,它包括指代,关联词,连词,替代词上的区别等等。第四章分析讨论了在贵阳克莱克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实验情况。这一实验持续12周。第一周作者通过一个写作测试获得研究对象。第二周作者通过前期测试了解学生实验前在英语写作衔接和连贯上的水平,同时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在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方面的知识。从第三周到第十一周,作者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后,在第十二周,作者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并得出结果。在第五章,作者调查形合意合理论的可行性,并得出实验和调查的结论。
其他文献
全文围绕着美国对东亚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态度展开,通过选取五篇美国高官所发表的相关内容的讲话稿和七篇从《外交事务》杂志上摘取下来的美国学者的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分类分析
本文采用以波伏瓦的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象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探讨中产阶级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对此的不同
本文对汤亭亭小说的创作动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小说《女勇士》中,汤亭亭将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民间佳话、宋代大将岳飞精忠报国的典故和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关公形
任何语言都是与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Lotman,1978:211-32)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