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传入的时代背景切入,对其在华的传播进程及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并以社会思潮的更迭为依据,划分三个时期,逐一分析西方新闻思想在华传播的进程及演变,最后归纳其特征,解读差异形成原因。同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试图为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首先探讨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对比了清朝早期的言禁政策和晚清的广开言路、求言纳谏。其次,本文根据两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来考察西方新闻思想传入的肇始,包括:早期出使人员的亲身经历、学者对西方著作的译介,多角度揭示报人和知识分子接收西方新闻思想的路径。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活动的梳理,展示西方新闻思想在华的传播过程及演变。首先,本文针对传教士群体的报刊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清末民初传教士报刊的发展情况、传播内容和历史影响;其次,本文立足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报人,分别梳理了《循环日报》、《时务报》以及《大公报》这几份核心报刊中所传播的西方新闻思想。本文归纳总结了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在华的演变过程:清末新西方闻思想传播进中国后,经历了早期改良时期、维新立宪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在早期改良思潮下,西方新闻思想承载着国家富强的希冀,裹挟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想;在维新立宪的思潮下,西方新闻思想被赋予了救亡图存的重任;在民主革命的思潮下,西方新闻思想又摇身一“变”,成为反封建的革命武器。在最后部分,本文力图从中西近代新闻思想的异同入手,着重分析对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传播过程中演变的特征,并探究其原因。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传播进中国,最后发生演变,其表现为四大特征:一、政治工具色彩;二、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三、强调道德属性;四、贯穿着一种调和主义的中西文化观。而考察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政治背景、价值取向、历史传统这三个中西差异之上。本文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解读,最终得出结论:西方新闻思想在华的演变对清末民初报刊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中国近代新闻思想从西方舶来,如一粒种子埋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报刊变成了各种意识碰撞的“战场”,而不同思潮下的新闻思想在这个“战场”上不断更迭。在中国近代新闻思想中,报刊始终被视为一种能够推动政治社会进步发展的载体,新闻自由的使命来源于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始终贯穿着一条不变的主线——把民族大义时刻放在心头。同时,由于理性精神在近代中国中的缺失,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尝试将西方先进思想纳入中国传统文化来寻找答案。中国近代虽然没有产生属于自己的新闻思想,但西方新闻思想的演变将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结合了起来。西方新闻思想在清末民初的传播和演变经历了一个由零碎到系统,由粗糙到精深的过程,它见证了近代国人在面临亡国时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向西方学习时的迷惘与反思,以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或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