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中含有约40%的蛋白质和20%的油脂,是最主要的植物蛋白、植物油及其他微量活性成分来源。大豆种子中的主要蛋白质组成主要为贮藏蛋白,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中还应包括覆盖于种子油体表面的膜蛋白。大豆分离蛋白(SPI)就是最主要的大豆蛋白制品之一,其蛋白质组成以7S和11S为主,蛋白含量高达90%以上。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大豆中4种主要贮藏蛋白组分及油体膜蛋白组成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进行了适当改进。首先以2种蛋白含量不同,相同工艺条件下分离蛋白提取率相差较大的大豆豆粕为原料,分析了其中主要的贮藏蛋白组成。通过2S、7S和11S分别提取称重的分析方法,发现高蛋白豆粕中7S和11S总含量高于低蛋白豆粕,同时高蛋白豆粕中大分子蛋白组分的含量也略高于低蛋白豆粕。经分析,分离蛋白主要组分在传统二次碱提工艺下提取不充分残留于豆渣中未提出,是高蛋白大豆豆粕分离蛋白提取率低的主要原因。其次利用植物油体提取及纯化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比分析了4个品种的大豆种子油体膜蛋白含量及其亚基的溶解性。发现油体膜蛋白的含量与种子油脂含量无关,但与蛋白质含量整体呈现正相关。大豆油体大小及形状取决于种子脂质含量与油体膜蛋白含量的比值。高蛋白大豆含有较多的油体膜蛋白,但膜蛋白的34kDa、24kDa、18kDa及17kDa四个亚基整体来讲溶解性较差,特别是34kDa和17kDa亚基的溶解性最差。这也是膜蛋白含量较高的高蛋白大豆制取分离蛋白提取率低的原因之一。然后文章研究了豆粕中的亲脂性蛋白-磷脂结合物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发现2种豆粕中的油体膜蛋白含量基本相同,但高蛋白豆粕产品中的脂质含量明显偏低,说明其中磷脂与亲脂性蛋白结合物溶解的较少,而磷脂结合蛋白的疏水性使该类蛋白的溶解性更差,最终影响到高蛋白豆粕的分离蛋白提取率较低。最后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原碱溶酸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优化的结果是最佳二次碱提工艺为:温度45℃、萃取时间25min、料液比1:10、萃取pH8.4。车间试验显示该工艺条件下,二次萃取后高蛋白和低蛋白豆粕残渣蛋白分别降低了4%和2%。实验室针对高蛋白豆粕开发了新的制取工艺。研究表明新工艺通过两次粉碎三次碱提萃取可使残渣蛋白降至19.68%,有效提高了SPI提取率。利润计算表明,工艺的改进能有效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大豆蛋白组分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其中不仅包括贮藏蛋白组分的不同,还包括膜蛋白以及亲脂性蛋白-磷脂结合物的含量等,研究结果及为提高分离蛋白提取率进行的工艺改进有利于高蛋白大豆豆粕的工业化生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