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促使电动汽车得到各方广泛关注,目前电动汽车发展仍受到电能补充方式以及电能存储方式的影响,现行的有线充电方式面临着充电不灵活、操作复杂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此外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电能存储依赖于庞大笨重高成本的电池设备。无线电能传输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电动汽车电能补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该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Electric Vehicle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EV-DWC)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上述电能补充问题,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储能设备用量以及整车成本,提升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在EV-DWC技术领域,基于短分段结构的EV-DWC系统在发射端采用多个分段可切换控制的短线圈,系统根据电动汽车的实时位置监测对线圈阵列进行切换控制,仅与电动汽车位置相关的少量分段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在发射端装置上的能量损耗较小。但是由于接收端的移动以及发射端的切换动作,采用单发射单接收切换控制模式的系统接收功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功率波动。为了应对接收端移动过程中的功率波动问题,本文详细研究了功率波动的产生机理,从多角度分别提出了多种EV-DWC系统功率稳定控制策略,对于提升EV-DWC技术的实用性和推进相关工程化实践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分析了EV-DWC系统特性及单发射单接收对称拓扑下的功率波动机理。介绍了两级分层分段式EV-DWC系统整体架构,研究并分析了多种情形下短分段结构EV-DWC系统接收功率随接收线圈移动的变化特性。详细分析探索了短分段结构EV-DWC系统在单发射单接收对称拓扑下的功率波动产生机理,最后提出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解决接收功率波动问题的基本思路。2)针对非固定接收位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功率柔性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多相Class-D并联逆变器的电路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构造迭代求和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最大相间相位差调整的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在线监测和在线学习的非固定接收位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柔性控制策略,实现了负载接入和退出识别以及接入后功率稳定控制。最后根据所提出的非固定位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功率柔性控制策略,分析了EV-DWC系统被动式功率波动抑制方案的特点。3)针对基于分散式能量拾取模式的EV-DWC系统功率提升策略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散式能量拾取模式的EV-DWC系统,基于能量分散拾取装置及定位探测线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圈仿中继结构的定位方案。综合能量分散拾取方案以及多线圈仿中继结构定位方案,最终提出适用于短分段结构EV-DWC的定位检测切换控制策略,从接收端能量拾取结构的角度解决接收功率跌落问题。4)针对基于发射端激励拓扑设计的EV-DWC系统功率波动抑制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针对基于多发射单接收拓扑恒定模式的EV-DWC系统功率稳定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其中提出了基于变窗口宽度搜索的分段式发射线圈阵列切换控制优化方法。其次还研究了两种基于单发射和双发射拓扑交变模式的EV-DWC系统功率稳定控制方案,考虑到双发射拓扑下两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影响,分别提出了基于拓扑交变和频率交变模式的功率稳定控制策略以及基于拓扑交变和补偿交变的功率稳定控制策略。5)针对多负载路口动静混合式无线充电系统分段线圈切换及其功率稳定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短分段发射线圈结构的路口多电动汽车动静混合式无线充电系统拓扑和原理,建立了包含多发射多接收的复杂交叉耦合电动汽车动静混合式无线充电系统通用电路模型,重点分析了多负载动静混合式无线充电系统关于负载个数以及各负载位置变化的特性。最后通过设计基于负载个数和负载位置的多级补偿电容组合控制方案以及发射端分散式拓扑模式交变控制方案,提出了适用于多分段发射多负载动静混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稳定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