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膝关节受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共同支配。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被认为可以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临床上常作为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管理的方法。既往研究表明,在髋部手术中,腹股沟韧带上FICB较腹股沟韧带下FICB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然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Total knee arthroplasty)中,腹股沟韧带上、下FICB对闭孔神经的阻滞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肌电图技术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下FICB对闭孔神经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径路FICB术后24小时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方法:本课题是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74例计划行TKA的患者。患者随机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S组和I组,每组37例。S组患者接受腹股沟韧带上FICB,I组患者接受腹股沟韧带下FICB,两组局麻药都选择0.375%罗哌卡因30ml。在阻滞前(0min),监测闭孔神经支配的长收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记录动作电位波幅.阻滞结束后,每五分钟测量一次闭孔神经支配的长收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记录阻滞后0,10,20,30min的长收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记录TKA术后24小时内芬太尼的总消耗量。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土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30分钟内长收肌CMAPs的波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KA术后24h内两组间芬太尼总消耗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患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30min内,S组长收肌CMAPs波幅明显低于I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4.73,P=0.034)。阻滞前,S组与I组长收肌CMAPs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LSD-t检验)(图4A)。阻滞后10min,S组与I组长收肌CMAPs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LSD-t检验)。阻滞后20min与I组(894.2±449.6μV)相比,S组(602.5±343.2μV)长内收肌CMAPs波幅降低(P=0.006,LSD-t检验)。阻滞后30min,与I组(869.0±461.1μv)相比,S组长收肌CMAPs(482.5±295.5μv)波幅明显降低(P<0.001,LSD-t检验)。在TKA术后24小时内,与I组相比,S组总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131.5±76.8μg vs.201.5±85.1μg)(P=0.001)。结论:腹股沟韧带上、下FICB均引起长收肌CMAPs波幅的下降,但腹股沟韧带上FICB,30min后的CMAPs的波幅下降更明显,并且显著降低TKA术后24h的芬太尼的消耗。因此我们推论FICB对闭孔神经有一定阻滞,腹股沟韧带上FICB对闭孔神经的阻滞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