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者对不同情绪词的认知加工,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研究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者的注意偏向与大脑神经机制的关系,以期发现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者不同于单纯冠心病患者的认知加工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上制定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实验,实验一为情绪词汇的筛选,由12名冠心病患者使用9分量表对情绪词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重新评定,筛选出后续实验所用的材料;实验二为情绪stroop任务的行为学实验。采用3(组别:CHD与抑郁症共患组、CHD伴抑郁情绪组、单纯CHD组)×3(词汇类型:正性词、中性词、负性词)×2(阈限类型:阈上、阈下)的三因素实验设计,让三组被试对情绪词汇的颜色进行又准又快的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三为情绪stroop任务的ERP实验。采用3(组别:CHD与抑郁症共患组、CHD伴抑郁情绪组、CHD组)×3(词性类型:正性、中性、负性)的两因素实验设计,记录被试的ERP波形,找出需要分析的成分,并对相应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进行3(组别:CHD与抑郁症共患组、CHD伴抑郁情绪组、CHD组)×3(词性类型:正性、中性、负性)×3(脑区位置:前、中、后)×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四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筛选出的情绪词汇的愉悦度差异显著,正性词大于中性词大于负性词,其中正性词的愉悦度与唤醒度呈正相关,负性词的愉悦度与唤醒度呈负相关,中性词的愉悦度、唤醒度与优势度呈正相关。2行为学实验中,对正性词阈上呈现时,CHD组的正确率较高,反应时较短;对中性词阈下呈现时,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正确率较低,反应时较长;对负性词无论是阈上呈现还是阈下呈现,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反应时均长于其他两组。3阈上负性词汇对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CHD伴抑郁情绪组的干扰效应均大于CHD组,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CHD伴抑郁情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组易受到阈上负性词的干扰,对其干扰抑制能力缺乏。4 ERP实验中,N1出现的时间窗是80-120ms,峰潜伏期在100ms左右,主要分布在大脑前部和中部。负性词诱发的N1波,CHD伴抑郁情绪组和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波幅较小,潜伏期较短。正性词和负性词诱发的N1波幅,大脑左右半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 P2出现的时间窗是140-200ms,峰潜伏期在167ms左右,主要分布在大脑前部和中部。在P2波幅上,词汇性质主效应显著,负性词诱发的P2波幅显著大于正性词诱发的P2波幅。组别*词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正性词诱发的P2波,CHD组的波幅大于其他两组;中性词和负性词诱发的P2波,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波幅大于CHD伴抑郁情绪组,大脑右半球大于大脑左半球。6 N2出现在刺激呈现后220-300ms左右,峰潜伏期在256ms左右。由正性词诱发的N2波幅,CHD组小于其他两组,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CHD伴抑郁情绪组差异不显著;由负性词诱发的N2波幅,CHD伴抑郁情绪组、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均显著小于CHD组,其中CHD伴抑郁情绪组大于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差异不显著。7 P3出现的时间窗口是310-400ms,主要分布在大脑前部和中部。在波幅和潜伏期上,组别主效应均显著,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CHD伴抑郁情绪组的P3波幅显著小于CHD组,CHD伴抑郁情绪组和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P3潜伏期较CHD组延长。组别*词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CHD与抑郁症共患组正性词诱发的P3波幅小,负性词诱发的P3波幅大,潜伏期长。结论:1 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和CHD伴发抑郁情绪者只对阈上刺激存在负性注意偏向,表现为对阈上负性刺激的干扰抑制能力不足。2 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和CHD伴发抑郁情绪者的抑制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大脑前部和中部,未发现抑制功能损害大脑偏侧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