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蚕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且PD的增长速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位居第一。在全球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今天,这一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需求,其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紧迫性。PD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其症状不仅有运动障碍,也有非运动症状。近年来,随着PD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PD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为止,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解析。PD的建模目前主要有神经毒素诱导模型、转基因模型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模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是典型的PD造模剂,以MPTP药物诱导建立的PD动物模型可以显示出PD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以及相应的运动障碍等特点。PARK2基因编码一种E3泛素蛋白连接酶,该基因突变会导致蛋白降解受阻使蛋白聚集从而产生神经毒性,是最常见的导致隐性遗传PD和早发型PD的原因。用不同物种构建更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有助于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对筛选PD治疗药物具有潜在重要意义。本研究用MPTP添食诱导和基因编辑方法敲除Bm PARK2创建PD的家蚕模型,用左旋多巴对此模型进行评估,最后利用所创建的PD模型检试了枸杞多糖对PD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能否作为治疗PD的候选药物。已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创建PD家蚕模型通过测定细胞活力及个体体重,发现125μM MPTP对Bm N细胞和家蚕个体的毒害作用较小。添食125μM MPTP后,昆虫行为记录仪测定结果显示家蚕的运动能力降低,通过高效液相测定DA水平发现DA含量显著降低,通过测定家蚕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氧化损伤明显升高,通过免疫荧光发现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子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显著降低,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损伤,这些特征与人类PD患者临床症状类似,表明已成功建立PD家蚕模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获得Bm PARK2基因敲除家蚕阳性个体,目前正在纯合体筛选。2.用左旋多巴检试PD家蚕模型细胞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混合液对Bm N细胞无明显毒害作用。添食左旋多巴混合液后,MPTP诱导帕金森病家蚕的运动能力和DA水平显著提高,减缓了PD家蚕的氧化损伤,但是TH活性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没有被回复,说明左旋多巴混合液只是作为多巴胺前体物质补充PD家蚕内源性DA的不足,不能逆转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该研究结果与其他PD动物模型结果一致,说明可用此模型进行初步的药物筛选。3.利用PD家蚕模型检试枸杞多糖的功效添食枸杞多糖后,虽然PD家蚕的TH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其运动能力、DA水平和TH活性均被显著提高,同时减缓了氧化损伤,推测枸杞多糖可以延缓PD的进程。本研究以家蚕为实验动物,通过长期添食MPTP后测定家蚕运动能力、氧化损伤程度、DA含量变化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等,成功构建PD家蚕模型,利用左旋多巴对此模型进行疗效评估,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初步药物筛选,最后用此模型探索枸杞多糖的功效,初步发现枸杞多糖对PD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以往学术界对法外空间的主要争议在于是否承认该空间的存在或是否有意义。考夫曼的法外空间说并非讨论以上问题,而是对两个重点命题进行阐述:第一,将法外空间说运用于解决刑事边缘案例是适当的;第二,法外空间说能够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大价值。针对刑法中难以用“合法”与“违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法外空间说的处理办法是保留而不作评价,该学说目的在于解决悲剧案件中的个案正义难题,为相关案例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同时,法外空间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条件性致病菌。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注射疫苗等一系列应激下,P.a在兽医临床的分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究其原因主要是极易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F),也常作为生物被膜研究的模式菌株。抗微生物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AMPs)一般由5-1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其分生孢子为圆形,菌落颜色一般为白色,可制作成真菌孢子制剂用于害虫防治。体壁穿透是球孢白僵菌侵染昆虫的主要途径。昆虫体壁主要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蛋白质占大多数并且将几丁质包裹在内。在球孢白僵菌侵染昆虫的过程中蛋白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丝氨酸蛋白酶枯草芽杆菌类蛋白酶Pr1和胰蛋白酶类Pr2对昆虫表皮具有降解作用。
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的诗歌蕴含着比较超前的元素意象与文化内涵,其诗歌作品一直是现当代文学关注、研究的对象,但少有人关注以海子诗歌作词的歌曲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子有一定数量的诗作被谱曲传唱,诗歌内部丰富的阐释空间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可能,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年代,诗歌到歌曲身份的转变也是海子诗歌得到时代认同的一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神经动力学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最优控制、压缩感知以及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神经动力学算法的优势在于并行信息处理和硬件的可实现性,被大量国内外学者用于研究优化问题。压缩感知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压缩感知是一种不受Nyquist采样定理制约的信号采样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固定时间稳定的神经动力学算法在非线性投影方程和压缩感知中的应用。(1)针对求解一种广义非线性
蜘蛛丝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受限于蜘蛛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同类相食的天性,蜘蛛无法像蚕一样进行大规模饲养。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尝试用新的方法来人工仿制出性能接近蜘蛛丝的纤维。其中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至家蚕的体内,以使该蚕种能够吐出含有蜘蛛丝蛋白的新型蚕丝这一方法最具开发潜力。而目前对此类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蚕丝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方面,对其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械性能。很少有研究者能
近年来,在全球“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市场背景的推动下,以模拟人类视觉实现物体识别、目标跟踪、目标检测等任务的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其涵盖了军事、医药、工业、航空航天等科学研究领域。其中,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航拍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机器视觉方案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通过无人机和相机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进而实现即时高效的诸如目标识别、检测等
研究背景近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态势,现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不孕不育症在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疾病,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症不仅对备孕夫妇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也成为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成为解决不孕不育及生殖问题的关键,但随之而来的相关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辅助生殖技术涉及到的安
台湾现代派作家欧阳子的小说集《秋叶》因饱受争议的主题内容而受到关注,作者苦心经营的小说形式却未能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欧阳子着眼于主人公的觉悟历程,使文本贯穿内心意识的流动及主观臆断,同时通过冷静的笔触以求暂时蒙过读者,最终使部分叙述表现出与事件全貌的冲突。这是欧阳子小说的叙事风格,同时也是不可靠叙述的典型特征。欧阳子的小说可分为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两种模式。在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中,往
林泠作为台湾现代诗坛中重要女诗人之一,同时也被大陆学者古继堂冠以“爱国女诗人”的称号,然而无论在台湾诗坛还是大陆诗坛,她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关于林泠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整体风格的抒情特征以及单一诗作的评价赏析上,少有探讨林泠与国族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从诗人迁台后产生的疏离感入手,以林泠分别于1982年和2003年出版的两本诗集以及诗人早年散落在各个诗刊且未收录于个人诗集的诗歌为对象,分析诗中意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