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进入一种新文化系统,都要经历一个与原有文化互动变迁的过程.此即“本土化”(indigenization)。在两种文化接触、互动的过程中,总会存在着相互间有时调适、有时疏离,有时甚或充满张力特征.如果从元代的也里可温教入华开始算起,历经元、明清、近代以及现当代,天主教在华已逾700多年。这700多年与中国固有文化磕磕碰碰、若即若离、风风雨雨的本土化过程,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与不竭的经验。
如果我们把元、明清、近代作为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则现当代(主要指1949年以来)天主教在华可以说进入了本土化进程中的第四个阶段。这第四个发展阶段伴随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形势、文化变迁的剧烈变动,历经或正历经全球化、科技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宗教多元对话等等大潮,因而与前三次本土化显得截然不同。
那么,在这第四个发展阶段,即现当代,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形态?呈现出什么样的明显特征?如何分析与总结这一阶段本土化的经验?这些问题将是本论文要具体论述与思考的主题。
本文以“当代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问题”作为论题,以两个有典型特征的教区--太原教区与石家庄教区为个案,以天主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互动中的调适与疏离为主线,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志的若干方法进行具体考察,从思想观念、政教关系、福传与服务、礼仪与庆典、教育与传承等多个本土化层面展开论述,并借鉴其它国家地区特别是台湾天主教本土化的经验与成果,以典型人物、典型仪式、典型事件与典型个案为重点展开具体描述与充分论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微观描述与宏观论述为一体,底层视角与整体把握相结合,力图展现出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的大致图景。
文章宏观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缘由、选题依据与研究经过、论文主旨、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学术史回顾、研究目的与价值、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从存在之维,对太原教区与石家庄教区进行概述,以便为后面进一步的论述作一铺垫。第三部分(第三、四、五、六、七)是文章的核心,主要从思想观念、政教关系、福传与服务、礼仪与庆典、教育与传承等多层面展开具体论述。第四部分(第八、九章)是文章的总结部分,主要在借鉴其它国家地区天主教本土化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反思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的得失,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本文最后认为,当代中国天主教本土化仅仅是局部的,但局部地区的基层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与发扬的。教会与政治实体、社会应该展开积极主动而卓有成效的对话与交流,但教会始终是主角,天主教会应该主动敞开胸怀,开放自己,勇于革新,主动融入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注重伦理道德,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效法耶稣基督,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在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先知与服务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中国的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