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有关胡适对传统的态度都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余英时语)。胡适自觉担负起中国“再造文明”的使命,面对动荡的社会和新旧中西的激荡胶着,胡适一面吸取着西方的文明整理中国的“国故”为中国“输入学理”,为“国学”注入新鲜活力;一面又要担起积极接受西方文明的发言人,并呼吁国人不可盲目接受外国学理。这就注定胡适在对待“国学”上的两难境地,被“逼上梁山”的激进宣言上,他只有在“不肖古书”对“国学”持批判态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是作为“半新半旧的”“过渡者”,胡适对“国学”的依赖和期盼又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究其一生,胡适都是围绕着“国学”打转,留学期间为“国人导师”做准备:回国后不久就开始“整理国故”实施其为中国“再造文明”的构想并积极于各学校教育机关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告,种种行为表明胡适对“国学”的爱远远大于其对“国学”的批判。1923年“国学书目”的开列,集中体现了胡适“再造文明”的“新传统”体系的思想建构,“国学”是一部思想、文学的文化演变发展史,社会越发展“国学”在形式上就越进步。每一时代的“国学”都有每一时代的作用,现在“国学”典籍对于我们就是我们了解中国过去文化历史的史料,是我们“再造文明”的凭借。“国学”不是一堆陈旧书籍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各种智慧和社会价值思想的集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阐释胡适“毁誉”相伴的“国学”观点以及这种观点的内在渊源和冲突。
第一部分:胡适“整理国故”:不能越过的话题。通过胡适早期留美期间和归国后对科学方法的运用的阐释,说明“整理国故”一直是胡适想要完成“再造文明”的重要环节,而其渊源早在留美期间就有所突现,受人影响进而顺理成章。
第二部分: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书目”争论。由“整理国故”方法运用的过程和预设必然产出胡适“国学书目”的不为人接受;由胡梁“国学书目”论争原因,阐释两人对“整理国故”及对科学不同看法,实是两个派别对于中西文化的不同看法。尽管胡适的做法和其提倡的态度有所冲突,却是他“再造文明”的尝试。
第三部分:胡适“国学书目”与其“国学”研究。胡适的“国学”研究大都围绕其二十年代的“国学书目”而做,以小说词曲等文学作品居多,彰显了他一贯的“国学”思想“不肖古书”“代表当世”,但是,通过胡适对教育的重视、对留学生的期望与胡适在依赖国学又不得不在激进的道路上奔驰等等的处境分析,透视出胡适对国学经典的态度上冲突的原因。
“整理国故”本与胡适批判传统文化宣言西方文明相左;重视古文教育、学习国学经典也与胡适高扬“西化”的大旗相悖。胡适的“西化”大旗引领了无数激进人士跟着致力于反叛传统进行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实践;胡适的“国故”整理又使很多人在“国学”上大有建树,对“国学”的保存和发扬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种冲突的原因却无法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胡适一直为中国文化建设上做的努力。
新的世纪和时代,一轮轮“国学”热,犹如潮水此起彼伏,作为上个世纪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化学术领导型人物,又是提倡“整理国故”最力的人物,胡适对“国学”的态度极其内在的冲突,对于当代社会我们对“国学”的看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于胡适的研究很多、范围也很广,但就胡适“国学观”极其冲突和渊源却没有专门的论著,此文就学术意义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