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滑板隔震支座实用化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摩擦系数的限制,摩擦滑移隔震技术早期主要被应用到一些高宽比小、高度低的砖混砌体结构中,对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少。同时,由于该技术耗能方式仅为摩擦耗能,在地震时的过大位移会造成限位装置的破坏且需要单独设置复位机构,施工难度大。现在隔震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橡胶隔震支座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橡胶硫化不完全、易老化、竖向承压较小等。为了克服上述隔震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刚性滑板隔震支座,该支座将滑移体系及复位橡胶剪切弹簧融为一体,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恢复性能,弹簧部分更换方便,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运输与施工、适合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等诸多优点。本文基于该隔震支座进行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1)基于传统橡胶材料属性,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理论,以及摩擦滑移支座的摩擦力模型,对比分析了刚性滑板隔震支座中滑移体系及复位橡胶剪切弹簧组的理论刚度,建立支座各部分以及支座整体的滞回曲线。(2)采用1500吨压剪试验机,对新型刚性滑板隔震支座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探究该支座在不同竖向荷载、不同摩擦材料(纯聚四氟乙烯和改性聚四氟乙烯)下的摩擦系数和力-位移曲线。试验表明:新型刚性滑板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稳定,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较小(0.02~0.04),支座整体的竖向承载力较高,是一种理想的隔震支座。(3)在刚性滑板隔震支座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规程以及前人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成果,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以一单层钢结构为分析模型,总结和探讨了适合于刚性滑板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给出详细的设计流程,包括地震波输入、隔震支座参数设置等,为后人进行隔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刚性滑板隔震支座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使用。(4)选用实际工程案例,分别采用传统橡胶隔震技术和刚性滑板隔震技术对其进行隔震设计。对比分析了上述框架模型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顶层加速度。通过上部结构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对两种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及性能表现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新型刚性滑板隔震支座在隔震效果上完全能够与传统的橡胶隔震支座相比。(5)为研究支座本体在地震响应中的具体表现,对刚性滑板支座自身的残余位移和滞回耗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复位剪切橡胶弹簧组的刚性滑板隔震支座在震后基本能够自行回复到初始位置;支座耗能效果好,能够在地震中消耗地震能量;滞回曲线与理论试验结果相符合,模拟方式及参数设置方法正确。文中研发的新型刚性滑板隔震装置具有摩擦滑移体系和自动复位等功能,构造简单,适用性强,施工简单,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针对高职高专理论基础课程“适度、够用”原则,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必须进行大幅度的体系改革,才能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要求。林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产业之一,高职林业院校是培养新时代林业人才的摇篮,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承
本文就面向新世纪我国高等学校如何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实效,论述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课程形式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并从三方面提出了要优化课程体系就要紧密联
针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导入的现状、必要性、主要途径几方面,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三维重建是通过摄像机拍摄到的目标图像,恢复出目标三维几何结构的方法。根据重建目标是否随时间发生形变,可分为刚体三维重建和非刚体三维重建。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刚体三维重建中,典型的方法是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tructure-from-motion,SFM)。由于实际应用中,非刚体的目标更普遍,所以近年来也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无论刚体还是非刚体三维重建,射影几何都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给出了防静电涂料电性能的概念及现行的一些相关的方法标准,深入分析了影响防静电涂料电性能测试的若干因素,指出温度、湿度、测试电压、压力、试样厚度及试样固化时间是电性能
在当今社会普通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的背景下,作为哲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索哲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力求充分展现哲学深厚的历史感、巨大的逻辑感和强烈的现实感,激发学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去理解美、鉴别美、培育美,这在高校女生形体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美的塑造,使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达到真正的美。
振动筛分机械是对散状物料进行脱水、脱介、分级等,它主要用于煤炭、冶金、建材、化工、医药、原粮等行业。一般安装在给料设备的下边。给料机应均匀的供料。
教育部新颁发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设置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又在18个任务群中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可以看到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界对“思辨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开展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思维的培养,这一现象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因此笔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