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制度。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政府采购调控功能的内涵、政府采购的理论边界、规模的总量和增量、结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的时机选择等问题。基于所需资料可得性、研究复杂度等因素,研究范围缩小到调控总需求上面。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特殊国情下政府采购的总需求调控功能做一定深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方法是实证性的,另外,还使用了线形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论文成果:(1)从双元结构财政模式出发,界定了我国政府采购支出的理论边界,以及经常项目采购支出和建设项目采购支出的内涵;(2)得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经常项目采购支出和建设项目采购支出)与目前有关统计变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和实证数据;(3)从规模的总量、增量和结构变化三个层面研究了政府采购的购买能力和内部结构的调整变化与国民经济供需平衡之间关系。我国政府购买支出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进行日常政务事务活动的采购支出是经常项目采购支出,财政资金用于投资建设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支出是建设项目采购支出。两者合在一起是政府采购支出,这就是我国政府采购的理论边界。政府采购支出是一个比较小的政策操作变量,经常项目采购支出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而建设项目采购支出总趋势是下降的。政府采购支出乘数反映政府采购支出变动所能够引起的总需求变化的程度。1978年以来数据表明,调整经常项目采购支出的总量规模以形成增量变化,是政府反经济周期调节的常用工具。1988年以前建设项目采购支出是恶化宏观经济总供需平衡的因素,1992年以后是政府反经济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但它实际的调控能力和政策操作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政府采购对总需求的调控取决于前两类支出的综合效果。经常项目采购支出增长速度长期大大高于经济平均增长率,其中的行政管理方面采购支出尤为突出。建设项目采购支出的历史欠帐极为严重,已经几乎没有进一步削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