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逐渐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步入“十一五”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加速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坚持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势必需要大量高素质一线技能型劳动力,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则对一线的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实践和理论素养要求,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这些新形势、新情况预示着高职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张扬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问题特别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今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使得高职教育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国内高职院校在数量上的涨幅日渐趋缓,各界开始把关注投向高职教育的质量发展。高职经历了规模的发展之后要走特色发展的质量之路,就须把“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弘扬高职特色。这一培养目标要求高职生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能马上胜任岗位。然而没有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基础,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就没有了保障。当前高职逐渐进入内涵发展期,“双师型”教师队伍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在保证高职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因为其本身就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之一,日益成为高职教育队伍建设的方向。对此,国内不少学者开始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做了大量的努力。本课题旨在借鉴企业培训的成功经验,结合F学院的现状分析,采用调查访谈法、文献法、比较法等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有效培训进行研究。
第二章介绍了福州F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首先说明了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设计,然后对F学院做了简单的介绍。再次,把重点放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的材料的处理上,对福州F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数量有所保证、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有待提升、职称结构不科学、学缘结构较单一等。尽管F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培训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不足。原因如下:第一、认识偏差,缺乏思想动力;第二、缺乏法规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三、缺乏经费保障;第四、缺乏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对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有效的培训体系的努力思考。培训的本质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学习过程,是针对培训人员实施系统科学的学习和发挥潜力的行为过程,通过受训人员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以及挖掘潜力,确保受训教师能够按照语气的规格完成工作任务。一个高效的培训有赖于顺利实现教师个人和学院发展的双向互动。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所以本章着重探讨如何在F学院的现状下,优化和完善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训管理主要是由四个基本步骤组成,即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评估。本文通过对以上四个环节的详细探讨,首先,系统开展寻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第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拓展培训内涵;第三,严格控制培训实施,创新培训模式;第四,完善培训评估系统,积极转化成果。
最后,结论部分回顾了本课题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了本课题的应用前景,并反思了本课题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本课题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可以说,这个课题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对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训所做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但由于本人学识不深,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广大专家、学者在参阅本论文时给予谅解,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