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定及结构可靠性设计,是我国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可靠性鉴定法仍处于研究阶段,对既有建筑物可靠性的鉴定所采用的标准与法规基本属于实用鉴定法范畴。该鉴定方法是在传统经验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克服了传统经验法的缺点,同时,充分利用了现代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合理运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然而,该方法只能就既有建筑物目前状态进行评价,无法给出既有建筑物继续服役的失效概率。尽管如此,作为可靠性鉴定法的基础,实用鉴定法仍被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所采用。由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估具有:目标及影响因素模糊,评价模型简单以及指标体系不够完整等特点,因此,很难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进行全面、精确的评价。本文详细论述了模糊性、模糊概念、相对隶属度、贴近度等基本概念。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评定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方法。首先,结合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综合评估模型,再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将指标层和项目层的评估分级标准化,将不确定信息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出来,并根据由模糊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矩阵,确定出各级因素域及权重和各级评价向量。同时,根据各评定项目的特征,对其进行可靠性等级划分,并相应构造出隶属函数及评估向量。通过对既有混凝土结构的逐层综合评估,最终评定出结构的整体可靠性等级。本文以上海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为算例,对其结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最终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可以为结构可靠性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传感器优化布置是设计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对数据采集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实际工程结构型式复杂、体量巨大,以及现场条件和建造费用等因素的
摘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改“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选准“探究”阵地和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争取主管领导的支持等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
在各大城市的建设用地日益减少的今天,建筑物只能“上天入地”以增加层面空间。因此,采用箱型深基础的高层结构以其上下兼顾的先天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青睐。但由于动力相
大肠杆菌DeaD(曾用名CsdA)蛋白是RNA解旋酶DEAD-box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冷激诱导蛋白,在低温条件下能与核糖核酸酶E组装成RNA降解体参与mRNA周转,并参与核糖体组装。实验室发现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