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新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举的重大战略步骤。从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三个文明”建设并举的战略步骤来看,政治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是滞后的,“双文明”建设已经实现了民族化到中国化的过渡,政治文明建设要与之同步发展,就必须走民族化到中国化的道路。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在“三个文明”并举的发展战略下,党的廉政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走民族化道路,形成中国化廉政建设制度是其必然选择,只有走这条道路方能实现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民族化是中国化廉政建设的初期阶段。论文强调的“民族化”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泛民族主义,其实质是中国化。但是,以历史唯主义阶段论而论,民族化与中国化又不能完全等同,民族化只是中国化整个过程的初期阶段。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走民族化的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党的廉政建设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并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的道路,这个探索的过程的初期阶段就是民族化。若干廉政建设民族化理论结合点的整合最终才形成中国化的廉政建设制度。论文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分四部分。首先,对政治文明下的廉政建设民族化理论进行探讨,指出党的廉政建设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党的廉政建设民族化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的过程,从整个中国化廉政建设过程来看我们党的廉政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其次,通过对党的廉政建设实践的历史考察,概括了党的廉政建设实践的几点启示;再次,通过对国外廉政建设的比较,分析出党的廉政建设民族化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并提出党的廉政建设民族化的四个特色要素;最后,对党的廉政建设民族化道路的发展及中国特色廉政建设制度的形成作一个前瞻性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