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案应用的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死亡率也居首位,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为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不同,所以对其治疗时选择的方法也不同,同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急性期与稳定期的治疗不同,以及出院后的治疗方案也不相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个体化及合理化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回顾性分析,不仅为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心衰症状提供借鉴,又能适当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解决过度医疗、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方法:随机收集诊断为心力衰竭的临床住院病例,按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衰分组,共分为五组,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衰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组、肥厚性心肌病心衰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组和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组,共60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分为两种,一是以改善心脏生物学特性为目标的治疗方案(即现代的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模式),药物组合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二、以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为目标的治疗方案(即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模式),药物组合包括洋地黄类、硝酸酯类和利尿剂。分析主要围绕不同方案和同一方案不同药物组合在心力衰竭治疗时的具体使用情况,结合治疗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和血中BNP的变化水平确定治疗效果,探讨治疗的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理论基础,并对每一组心衰的临床治疗作出评价。结果:1.传统治疗模式的应用情况,各组心衰(除肥厚性心肌病组)住院患者,在心衰治疗方案上,急性期均选用了传统治疗模式,短期取得了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但在药物组合的选择上各组有所不同,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组,以扩血管药物为主,应用率达90%,其次是利尿剂(60%),强心药只有20%的患者应用;缺血性心肌病组,主要以扩血管和利尿为主,应用率分别为86.7%、80%,强心药的应用率为60%;扩张性心肌病组,以利尿剂为主(80%),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的应用率均为60%;老年心脏瓣膜病组,主要以利尿剂为主(100%),扩血管药和强心剂的应用分别为70%和50%。2.现代治疗模式即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选用这种治疗模式。在扩张型心肌病组应用率最高,为60%,特别是在扩张性心肌病早期阶段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显逆转了扩大的心脏,使心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其他各组应用ACEI/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情况是,高血压心脏病组和肥厚性心脏病组分别有50%和45.4%的患者应用,缺血性心脏病组有40%的患者应用,老年瓣膜心脏病组只有25%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各组心衰的急性期,使用率不高,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组相对较多(30%),其他组按应用由多到少是肥厚性心脏病组36.3%、扩张性心脏病组10%、缺血性心脏病组6.7%,老年瓣膜心脏病组没有选用这种药物治疗。在肥厚性心肌病组中,普遍应用了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缓释胶囊(90.1%),其他几组均未应用。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心衰,除了肥厚性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或早期首选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强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2.急性心衰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以后,要针对导致心衰发生的不同病因选用恰当的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药物。3.个性化、合理化治疗心衰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减少过度用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以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对茶叶分类进展及归属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茶叶分类体系,为六堡茶社会价值的充分彰显提供依据.因此,以茶叶分类理论为依据,阐述了我国茶叶分类进展,
研究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的研究不仅在造血干细胞和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给基础免疫学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准确的患者及供者的HLA分型,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期发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脑内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并伴有突触和神经元缺失。Aβ是构成AD特征性病理改变老年斑核心的主要物质。研究证明Aβ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聚合态Aβ对神经元有广泛的毒性作用,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用,
研究川牛膝在全国范围的潜在分布及种植空缺,有利于为其实地保护及种植推广工作提供依据。该文结合63个川牛膝地理分布数据和49个相关生态因子,利用3S技术及Max Ent模型对川
目的: 1.预测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LMP2)的B细胞表位,可为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表位疫苗设计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经过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获得了3个B细胞表位多肽,
通过进行试验,明确不同浓度4%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4%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油悬浮剂120 mL/667m2的防效最好,与当地常规用药10%苯磺隆可湿性
目的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2,KGF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23个成员之一,又称为成纤维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0,FGF10)。人KG
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大约40﹪的M2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存在t(8;21)染色体易位.该易位导致21号染色体上的.AML1基因和8号染色体上的ETO基因融合,表达AML1-ETO融合蛋白.其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宣告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的传播格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全媒体时代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加强新的媒体
一、研究背景:CD69曾被称为活化诱导分子AIM、Leu23、早期激活抗原EA1、MLR3,其基因分别位于小鼠6号染色体及人12号染色体长臂的自然杀伤细胞(NK)基因复合体,小鼠CD69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