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2017-2019年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群体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呼和浩特市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监测工作,同时为更好地制定和调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开展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相关行为的干预工作。方法2017-2019年4-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241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査问卷参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册(2017)》中的《青年学生健康调査问卷》。使用SPSS19.0,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收回2411份问卷,有效率为99.30%。2411名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为91.62%,2017-2019年分别为91.00%、91.90%和9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05,p=0.749)。5.31%的学生(128名)发生过性行为,2017-2019年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25%、4.86%和3.83%,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性?2=9.331,p=0.003)。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73±1.41岁,第一次性行为对象是恋爱的女/男朋友、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分别占94.53%(121/128)、1.56%(2/128)和3.90%(5/128);63.28%(81/128)的学生在第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最近一年发生过固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4%、0.91%、0.12%和0.11%,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6.67%、18.18%、33.33%和0.00%。最近一年内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学生比例为0.21%(5/2411);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75.11%(1811/2411),2017-2019年分别为51.25%、82.04%和91.84%,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性?2=353.730,P<0.001);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28.04%(676/2411),2017-2019年分别为13.25%、47.63%和23.24%,2018年参与比例高于2017年,2019年低于2018年(趋势性?2=19.449,P<0.001)。三年内,未检测出HIV、梅毒抗体阳性结果,仅2017年检测出1例丙肝抗体阳性者。?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汉族(OR=1.516,95%CI:1.047-2.194)、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OR=2.522,95%CI:1.876-3.39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高;本省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较低(OR=0.335,95%CI:0.145-0.770),男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较高(OR=8.415,95%CI:3.687-19.202)。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无吸毒行为,未发现HIV抗体、梅毒抗体阳性者,仅2017年检测出1例丙肝抗体阳性者。结论1、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整体较好,但尚未达到《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的要求,仍存在个别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及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汉族、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教育是学生艾滋病知晓率的促进因素。2、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低(5.31%),近三年性行为比例逐年下降;本省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比外省学生低;男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是女生的8.415倍。3、0.31%的学生发生危险性行为,应当继续加强校园艾滋病宣传与干预。4、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调査前一年内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尚可,接受比例逐年上升;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较低。5、呼和浩特市微信平台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安全套自助免费发放机及HIV尿液自助检测试剂售卖机在校园内的安装使用,对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改善危险性行为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有效性、落实干预措施,尤其是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促进校方主动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