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资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农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致使农地面积急剧缩减,农地质量总体水平下降,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土地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和调节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保证土地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农地资源过快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经济成因,探讨土地经济利益机制对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简称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二、第三章,通过介绍农地非农化存在的问题,阐明研究土地经济利益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揭示土地经济利益机制运行的机理。本文第二章首先介绍农地非农化引发的农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退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指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不可持续利用的倾向;然后文章分析了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成因,指出经济利益问题是加快农地非农化进程,导致土地(农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原因,阐明研究土地经济利益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应首先是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战略必须充分运用土地经济利益机制。第三章则首先界定土地经济利益机制的内涵,构建土地经济利益机制体系,认为土地经济利益机制体系包括土地价格机制、土地税机制、土地费机制及其耦合。接着,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市场形成的基础上,探讨各类土地经济利益机制的运行机理。据此,指出我国土地经济利益机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第二部分(第四章)以人少地多的美国、法国和人多地少的日本、台湾为例,分别介绍这些国家(地区)农地非农化的情况及其采取的经济法律措施,以期对我国运用经济利益机制保护农地资源有所启示。 第三部分(第五章)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农工用地矛盾相对突出的江阴市为例,考察其198pe--1997年农地非农化经济收入的构成及分配状况,指出江阴市土地经济利益机制体系的弊端所在,并根据土地经济利益机制与各分配主体对非农化农地资源数量偏好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这一结论,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