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共价键联接的聚苯胺/碳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占建筑外墙面积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提升了建筑美观性的同时,因供暖和空调所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电致变色器件可根据季节和光照的不同,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及热量,降低供暖和空调的能耗。聚苯胺具有高的对比度和快的响应速度等特性,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电致变色材料。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相比,其工作稳定性较低,我们拟将聚苯胺与碳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具有界面共价键联接的聚苯胺/碳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来提高其性能,同时我们研究了喷涂技术在构建电致变色薄膜中的尝试,为其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本研究首先将不同维数的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然后将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与聚苯胺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界面共价键联接的聚苯胺/碳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通过SEM、TEM、TGA、FTIR、Raman等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测试、交流阻抗分析、对比度测试、响应速度测试等研究了电致变色材料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最后应用喷涂技术,研究了喷涂距离与气体压强等喷涂参数对电致变色薄膜的影响,测试了由喷涂法制备的聚苯胺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首先利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用对苯二胺将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最后将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与聚苯胺复合,成功制备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实验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呈片状结构、均匀的分布在复合材料中。相比于聚苯胺,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对比度增大,最高对比度提高了 23%,着褪色时间变短,电荷转移电阻Rct减小。随着氧化石墨烯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氧化石墨烯的掺杂量达到3%时,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最好。(2)利用混酸将碳纳米管酸化,然后利用相同的原理用对苯二胺将酸化后的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最后聚苯胺与功能化的碳纳米管进行复合,制备得到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嵌入或包覆在聚苯胺中。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最高对比度提高了 12%,响应时间变短。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更好。(3)研究了喷涂工艺对电致变色薄膜的影响,确定了喷涂成膜时的最优喷涂距离和压强,对不同距离和压强下制得的薄膜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膜厚测量。结果显示,当喷涂距离为30cm、压强为0.2MPa时,聚苯胺在ITO导电玻璃上成膜最均匀。在此喷涂参数下分别进行了不同喷涂次数和不同喷涂面积的实验。结果显示,喷涂次数越多膜越厚,但次数与膜厚并不成线性比例;喷涂面积越大,膜厚度越薄,膜的均匀性越差。
其他文献
"传统现代性"是基于我国国民个性特征建构的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CPAI)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测量个人在家庭、服从权威、礼仪等方面对中
通过对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uer)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克服基于水平力模式分析方法中的理论不足,采用基于水平位移模式分析方法,便于确定结构层间位移和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结合工程实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时如何改进定位器械和摆位方式,在不增加摆位程序的条件下提高摆位治疗的精度。方法:对22位胸腹肿瘤患者分别用热塑定位体模和自己研发的定位辅助器械,进行定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
研究和Lie代数so(2,1)对应的3×3 Dirac谱问题的非线性化,证明了该系统的非线性化特征值问题是具有Lie-Poisson结构的Poisson流形R3N上的广义Hamilton系统. 进一步利用母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分化,各种思潮纷流涌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窦通气引流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中鼻甲部分切除组和保留中鼻甲组,术后进行6个月鼻内镜随访观察。结果中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