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机动车的飞速发展,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和私人小汽车数量都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且近年来一直呈快速上升之势。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制造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北京城市气候变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型号和类别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统计估算,来自交通领域的CO2排放量约为18662万吨(2012年),约占全市总量的10.6%左右,NOx排放量约占总量五成,烟尘排放约占总量的6%。结合北京市机动车增长趋势,我们预测未来三年内,如果能良好的执行现有排放标准和政策规划,NOx排放量可以在2012年排放水平的基础上最多削减46%,颗粒物排放削减最多80%。颗粒物特别是PM2.5已逐渐成为影响北京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本研究采用CMB8.2模型对北京市全年中PM2.5的来源的解析结果表明,道路扬尘、二次粒子、机动车尾气尘和煤烟尘为PM2.5主要来源,本地污染物中扬尘的分担率最高,为26.27%,其次为二次粒子,分担率为23.11%,机动车尾气尘紧随其后达到了19.32%,煤烟尘为第四大来源,分担率为10.59%。北京市全年中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空间区域内的PM2.5来源也不尽相同。从时间分布上来说,采暖期内,最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其次分别为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粒子和煤烟尘,这四中源类颗粒物的分担率总和的85.34%;而在非采暖季,煤烟尘已经不是PM2.5的主要来源,PM2.5的最主要来源为二次粒子、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尘。从空间分布上来说,在城市近郊,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尘为PM2.5的主要污染源,而在市区则以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为主。机动车对城市PM2.5的贡献值很大,而交通区域内PM2.5浓度又随时处在变化状态。本研究采用实地布点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PM2.5浓度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气象因子可以显著影响PM2.5的浓度,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气压、能见度、风速级等气象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交通区域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含有大量有害成份,随呼吸进入人体后会逐渐水解,含有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也会随之析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悬浮物的水溶性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颗粒物的溶解量增大,但当温度达到60℃时,颗粒物的溶解率升高不再明显;常温下在p H=7.00的溶液中颗粒物的溶解率最小,随着pH值的降低或者升高溶解率逐渐增大;颗粒物浸入溶液的最初3h,颗粒物溶解速率很快;颗粒物的溶解率越高,溶液的色度相对也越高,说明颗粒物中的有机物溶解量也随之增大。在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方面,本研究运用Surfer 8.0软件对道路周边土壤中的Cu、Zn、Pb三种元素的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道路北侧重金属的浓度峰值距离道路基准线距离相比道路南侧近。三种重金属的垂直迁移能力大小排序为:Zn元素>Pb元素>Cu元素。运用单项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n的污染水平最高,接近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而土壤基本未受到Cu元素污染。综上,北京市的机动车领域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为此我们必须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将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对人体和城市环境的损害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