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发展迅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地提高。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6282.1亿元。30多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为9.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从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12年的24564.7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绝对数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12年的7916.58元。但是伴随着经济总量持续不断地高增长,经济社会中各种问题也不断显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通常,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要素收入分配,也称功能收入分配,它指的是收入在资本、劳动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二是居民收入分配,也称规模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也主要体现在以上两个层面。从居民收入分配层面来看,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201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新的统计标准整理计算得出了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居民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12年虽有所回落,但总体是呈扩大的趋势。从要素收入分配层面来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自1995年以来逐年下降,1995-2006年劳动收入份额从51.121%下降为44.61%,而资本收入份额则上升了4.18%。此外,我国住户部门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收入,劳动分配份额上升,会促使部门收入提高。而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不断下降,也使得住户部门收入占GDP的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长期下滑趋势,从而导致部门收入分配格局也出现了失衡。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注重扩大就业,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从理论上讲,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众多政策工具中,税收制度及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调节作用是其它制度无法比拟的,它通过税种的设计和组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调节体系,对居民收入从形成到消费、积累、转让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地控制和调整。税收制度的设计安排,实际就是通过税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合理的利用直接税、间接税的经济、分配效应,达到整体税制的政策目标。本文以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作为主线,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寻找到写作的突破口。首先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分类,并分别从要素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层面对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剖析。其次,分析了税制结构的相关理论。比对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税制结构中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界定后,本文借鉴了周克清(2012)对税收制度的分类方法将我国税制结构进行统一的界定。再将现行的税种进行归类,计算出1994年到2012年的各自比重。通过现有数据分析税制结构的具体构成。第三,分别从要素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两个层面对我国税制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之后,与理论分析相对应,通过筛选变量,建立数据模型,对我国税制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找到我国间接税、直接税对要素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第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的设计并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在税系结构以及各税种税制的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除此之外,税收征管也影响税制结构收入分配效应的发挥。因为税制结构的优化和税收征管是密不可分的,税收征管是保证税收制度有效运行的手段,税收制度的目标依赖于税收征管来实现。因此,本文有针对性的从税系结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上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