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之时,中国的国家形态也就从大一统国家转向了民族国家,而回溯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则封建国家的身影又依稀可见。处身封建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大一统国家,化身泱泱中华屹立两千余年,其坍塌波及国家形态的转型,对现时的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地,封建国家的社会构造和政治建筑夷为平地,也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廓清了庭除。 作为描述性概念,大一统国家的表征已然众所周知,它是疆域、制度、权力和思想统一的结晶。这种统一在封建时代只存在于国家的理想中,其隙地所在多有、封国相对独立、世族权力分享的现状却总是侵蚀着国家观念的统一向度。当封建国家在春秋十二诸侯和战国七雄的攻伐中即将谢幕时,宗法体系的自我放逐最终宣告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的统治正当性的沦丧,逸身宗法体系的统治正当性最终在政治权力本身中找到了新的歇息地,从而引发了集权的自我完成过程,其完成标志亦即君主专制。在收集统治正当性的过程中,君主专制发现了重建社会秩序带来的政治权力提升良机,君主专制遂在大一统观念的支持下,通过制度创新达成了大一统的宏愿,国家在大一统中步入了新的形态,社会也在大一统中获得了安宁。 本文以五个篇章来探讨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上述基本逻辑。第一章阐述周代封建后形成的社会结构和国家观念,认为周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导致族群观念对国家观念的渗透,也使得政治上世族支配因而权力分化,社会上世族层层节制因而秩序井然。第二章阐述历春秋战国之世,周代封建的政治地理分散结构被打破,从而引发了社会意识中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其共性为对疆域大一统的追求,其分歧则在疆域大一统之后的国家形式选择上。第三章分述战国时代针对疆域大一统而提出的国家形式设想,认为其总合意在恢复封建,作为其总括的封建制以此构成了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替代选择。第四章回溯大一统国家形式的诞生,以此阐明在郡县制这一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支柱稳定下来后,前述替代选择已经丧失了取大一统国家形式而代之的历史契机。第五章细察官僚制和郡县制等大一统国家制度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封建秩序的崩溃中探寻专制与秩序得以斗榫合缝的机缘。 因是之故,本文的基本结论即: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为知识体系、制度体系和社会体系合力促成,其中,制度体系乃是君主专制的浮面,而知识体系中的大一统观念所反映的正是社会体系对秩序的追求,专制与秩序的合榫构成了大一统国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