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机制及找矿方向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sb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部,是带内典型铅锌矿床代表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组合双重因素控制。为了理清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有效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本文综合采用大比例尺控矿构造精细解析、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构造地球化学勘查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矿床构造控矿机制与找矿预测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和成果。(1)通过矿区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鉴定和分期配套,识别出矿区内存在4类构造体系:早NW构造带、NE构造带、晚NW构造带、SN构造带,分别对应印支早期-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喜山期。矿床受NE构造带成矿构造体系控制,形成了―多‖字型、―入‖字型、―阶梯状‖三种主要的控矿构造型式。(2)矿区发育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序次的构造形迹,并呈现出显著的构造分级控矿特征,对成矿起到主导性控制作用:威水断裂、威水背斜为矿区的一级构造(导矿构造),形成了断裂-褶皱控制的层-脉式构造矿化样式;矿区内F1、F2左行斜落断裂构成矿区二级构造(配矿构造),形成了雁列式构造控制的矿化样式;F1、F2断裂间的次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构成矿区三级构造(容矿构造),形成了似层块状型矿化样式;矿体旁侧密集发育的节理、裂隙构成了矿区四级构造(容矿构造),形成了平行脉型矿化样式。进一步讨论了其形成机理,认为NW向威水断裂在左行张扭作用下派生出NW向张扭性F1、F2断裂,NW向F1、F2断裂在左行扭动作用下派生出NW向张扭性的次级层间断裂,次级层间断裂发生扭动派生出具扭性的裂隙群,形成了序次和级别相对的各级序断裂,对矿床、矿体群、矿体、矿脉具有明显的挨次控制关系,反映出它们受NE向构造带(构造体系)控制的不同尺度的构造,据此构建了矿床构造控矿模式。(3)从构造岩-岩相视角出发,解剖了该矿床构造岩类型、构造岩-岩相识别标志及其分带特征,进一步总结了其分带规律。认为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局部应力场的转变形成了不同类型构造岩,均受NW向断裂系统控制,并呈现出张裂岩相带→泥化相带(1789m、1764m中段)→扭裂岩相带→压裂岩相带的分带规律;构造岩内物理化学条件也相应呈氧化环境(张裂岩相带)→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扭裂岩相带)→还原环境(压裂岩相带),以及温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张裂岩相带为矿体主要赋存部位,成矿热液在应力释放部位卸荷沉淀,并向压力和温度降低部位运移。基于矿体、构造岩-岩相带整体特征和不同构造岩内元素变化特征,构建了该矿床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4)通过对构造岩在剖面上的元素变化规律分析发现Pb、Zn元素变化与Cd、Sb、Ag、Mn、As呈正相关关系,但与Sr、Mg、Cr、Ba呈负相关。同时通过矿区内构造地球化学元素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圈定了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并剖析和总结了构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指出了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矿床构造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Ba-V-Cd-Cr-U-Cu→Th-Rb-P-Co-Zr-Ga-Cs-Sb-Li-As-Ni→Mo-Pb-Ag-W-Zn-Sr-Mn,该序列反映了矿体成矿过程具多阶段性,在此基础构建了矿床构造原生晕理想模型。(5)通过综合研究,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提出了矿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优选出一批重点找矿靶区,已知矿体深部延伸较好,还可能存在隐伏矿体。通过工程验证,在六、七中段发现新矿体,展现出找矿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铝产业“北铝南移、东铝西移”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电解铝负荷将接入滇东南电网,造成电网部分断面潮流加重,关键设备故障后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调度等诸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为分析大规模电解铝负荷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相关控制措施,同时也为了提高弱受端电网中负荷侧进行辅助调压的电网调压能力,本文从电解铝负荷外特性建模、大规模电解铝负荷接入对滇东南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相关控制措施及电
热镀锌是钢铁防腐蚀的常用方法。酸洗为结构件镀锌前的处理环节之一,根据其工艺流程,酸洗废液不可避免地被锌离子污染。酸洗废液中铁浓度约为150g/L,可作为净水剂的优质原料,但是少量的重金属锌离子导致其不能作为高品质净水剂原料。目前,对于酸洗废液仅能采用中和、蒸馏和焙烧进行简单处置,缺乏高效去除锌离子的方法。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萃取体系下选择性去除锌离子的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相比、氢离子浓度、温度和
锌作为重要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80%以上锌金属是通过湿法冶金工艺提取,硫化锌精矿作为主要的提锌矿物,其氧压酸浸工艺已经在湿法冶金炼锌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氧压浸出过程中铁离子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过程中铁离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绘制浸出体系相关电位-pH图,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研
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电池、化肥等领域,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丰富的低品位软锰矿(Mn%<30%)资源却由于其开采成本高、矿石利用率低、单位能耗比高并且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其工业化利用困难。相较于常规加热,微波加热不仅具有快速加热的特性并且可以提高还原过程的反应速率;同时,黄铁矿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之一,在还原软锰矿的工艺中不仅可以作为还原剂,还能
富氧熔池熔炼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顶吹喷枪的浸没式搅拌实现熔池内三相间的快速传热传质过程,从而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但高强度熔炼将导致熔炉炉衬寿命低、喷枪等关键设备磨损的问题。顶吹熔炼过程受热不均、搅拌不足导致的自热性差影响了炉内反应速率。而贫化电炉作为艾萨炉的后续沉降工艺,电炉内的渣金分离过程易受到磁性铁的影响在熔体内形成横膈膜影响冰铜沉降。因此如何改进顶吹喷枪结构、强化液态还原剂在电炉熔池内的扩散
我国Cu资源相对稀缺,而Zn资源存储量大,因此采用Zn合金代替Cu合金用于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Zn合金轧制加工成合金薄板,制成变形锌合金成为研究的热点。变形锌合金的变形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轧制、挤压、拉拔、冲压等,其功能和用途主要有耐磨、防腐、结构、抗蠕变以及压铸等。在锌合金中,Zn-Cu-Ti合金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能,同时还具有自清洁、质轻价廉、安全无毒、延展性好以及耐腐蚀等优点。
近年来,自冲铆接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现已经成熟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还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建筑业等多个领域,然而实际工程应用中处于极端环境下的接头难免会遭受腐蚀,影响承载的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不同腐蚀工况下自冲铆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和疲劳特性,并结合仿真模拟分析接头的腐蚀演变过程。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在自冲铆接头腐蚀试验研究方面。结合腐蚀动力学及搭接区域腐蚀形貌分析接头变化情况,发现选取的五组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硬、软件匹配困难、缺乏电弧增材路径规划特定软件以及成形精度低等问题,从电弧增材系统搭建、数值仿真、焊道成形质量等角度进行研究,筛选最优焊接模式、工艺参数及扫描策略,以此满足制件成形质量高的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采用工业机器人(ABB IRB1410)配合焊机(Fronius CMT TPS3200)为主体构建增材硬件系统。在Cura开源软件输出的切片数据结果的基础上,利
硫化铜镍矿作为主要镍金属的主要提取矿物,其分选难度也是越来越高。经大量实践结果表明,提高磨矿产品易浮粒级产率可以有效的提升铜镍精矿浮选指标,且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提升效果明显。本文根据新疆亚克斯黄山硫化铜镍矿的矿石力学性质、各阶段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浮选精矿指标等条件,结合原矿中镍、铜矿品位,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镍、铜精矿铜回收率与磨矿多因素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室试验研究得出最佳初装磨矿介
黄铁矿热电性是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指示意义和应用效果明显。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该方法是否能应用于热液型铜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勘查实例尚较缺乏,原位测试黄铁矿热电性仍需探索,以及黄铁矿热电性数据离散的量化处理等。滇中禄丰和尚洞铜矿床是滇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矿床之一,显示出构造控制热液脉型矿化、存在宏观地质条件差异小的特点,致使深部找矿难度大,勘查效果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