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3N4改性及其与甲醛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催化是一项有望能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技术,但是传统的半导体(如Ti O2、Zn O等)存在光响应范围小、光生电子复合率高等缺点,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开发在可见光范围内能激发载流子且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光催化剂,是推动光催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近年来,具有可见光响应、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未经改性的g-C3N4还存在光催化活性不高的缺点。本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g-C3N4掺杂体系和g-C3N4基异质结体系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同时探讨了甲醛与不同g-C3N4基体系光催化剂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g-C3N4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非金属B单掺杂时,B取代g-C3N4的C1原子的构型(B-C3N4)最稳定,形成能为-11.41 e V;金属Zn单掺杂取代N2原子的构型(Zn-C3N4)最稳定,形成能为-2.96 e V;非金属与金属(B-Zn)共掺杂时,B和Zn分别取代C2和C2’原子的构型(B-Zn-C3N4)最稳定,形成能为-9.36 e V。B-C3N4、Zn-C3N4和B-Zn-C3N4的带隙值分别为1.510 e V、1.843 e V和2.100 e V,均小于纯的g-C3N4(pure-C3N4)的带隙(2.701 e V)。B和Zn的单掺杂使体系的费米能级下移,而B-Zn共掺杂则使费米能级上移。同时,掺杂有效改变了g-C3N4的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分布,其中B-Zn-C3N4结构中的桥式N和中心N原子均有轨道分布,其具有最佳的电子扩散和迁移性能。B、Zn的单掺杂和共掺杂均能提升体系的储电性能和对入射光的吸收性能,还能有效增大体系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与未掺杂gC3N4相比,所有掺杂体系在60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光吸收能力均得到提升,其中,B-Zn-C3N4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性能最佳。(2)g-C3N4基异质结体系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pure-C3N4与TiO2(001)的界面距离为1.946(?)时,构成的异质结构型最稳定(pure-C3N4/Ti O2),界面形成能为-0.012 e V/(?)2;B-Zn-C3N4与Ti O2(001)的界面距离为2.901(?)时,异质结构型最稳定(B-Zn-C3N4/Ti O2),界面形成能为-0.075 e V/(?)2。pure-C3N4/Ti O2和B-Zn-C3N4/Ti O2异质结体系中的两个界面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界面应力通过二维的pure-C3N4和B-Zn-C3N4沿界面法线方向释放,使得pure-C3N4发生较大的畸变,结构畸变成U型,而B-Zn-C3N4中受掺杂原子的影响,畸变程度较轻。pure-C3N4/Ti O2和B-Zn-C3N4/Ti O2异质结的带隙值都比较小,分别为1.801 e V和0.841 e V。异质结体系中界面间的电子由Ti O2转移至pure-C3N4或B-Zn-C3N4,符合Z型异质结的电子转移规律。pure-C3N4/Ti O2在紫外光谱区的光学性能显著优于B-Zn-C3N4/Ti O2、Ti O2以及掺杂体系;而在可见光谱区,则是B-Zn-C3N4/Ti O2展现出更优异的光学性能,在波长约为700 nm处的光吸收系数达到18000/cm。(3)不同g-C3N4基体系光催化剂与HCHO分子的相互作用。在与HCHO作用的四个g-C3N4基体系(pure-C3N4、B-Zn-C3N4、pureC3N4/Ti O2和B-Zn-C3N4/Ti O2)中,HCHO被氧化分解,电子由分子转移到基体表面;HCHO分子的裂解程度相同,即两个C-H键断裂,而后两个H分别与基体表面的原子成键,但是不同体系与HCHO作用的吸附位点个数和强弱程度不同。pure-C3N4表面有一个吸附位点能使HCHO发生分解,吸附能为-0.213e V;B-Zn-C3N4表面有三个吸附位点能使HCHO发生分解,吸附能分别为-1.159 e V、-1.084 e V和-0.898 e V;pure-C3N4/Ti O2异质结表面有一个吸附位点能使HCHO发生分解,吸附能为-1.742 e V;B-Zn-C3N4/Ti O2异质结有两个吸附位点能使HCHO发生分解,吸附能分别为-4.525 e V和-2.670 e V。掺杂和构建异质结都能促进体系与HCHO作用,但是两者的机理不同。与未掺杂的体系pure-C3N4、pure-C3N4/Ti O2相比,在掺杂体系B-Zn-C3N4和B-Zn-C3N4/Ti O2中,HCHO还与掺杂(B、Zn)原子邻位的N原子直接作用,即掺杂原子活化了与之成键的N原子,使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多。而与单一结构的pure-C3N4、B-Zn-C3N4相比,异质结构的pure-C3N4/Ti O2和BZn-C3N4/Ti O2能显著降低体系与HCHO作用的吸附能,即HCHO分子与异质结表面的作用程度更强。
其他文献
为了应对化石燃料过度使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型能源技术发展的投入。先进的储能系统在新型能源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锂硫电池拥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是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有发展前景的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受到单质硫的导电性差、活性物质体积膨胀严重以及可溶性多硫化锂(Li PSs)易发生穿梭效应等问题的影响,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都无法
学位
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的材料,以满足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超快的充电/放电速率和超高的功率密度使得介电电容器成为现代电气和电子设备,尤其是脉冲电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件。其中,陶瓷介电电容器相对于聚合物介电电容器有着耐高温和介电常数高等优势。铅基陶瓷具有良好的储能性能,但其毒性引起了人们对其在消费类应用中使用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无铅
学位
本研究工作,制备了Mg-Sn-Pr三元系500℃平衡态和富Mg端的铸态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显微结构及成分分析(SEM-EDS)等方法,对平衡态合金和铸态合金进行了实验检测。测定了Mg-Sn-Pr三元系500℃等温截面及富Mg端液相面投影图,为新型镁合金的发展补充了重要的相图数据。在500℃下,观察到五个三元化合物。证实两个被报道过三元相τ1(Mg Sn Pr,I4/mmm,t I1
学位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创新改进的储能材料,以更有效地应对化石燃料的有限供应,并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的晶格氧损失和尖晶石相变引起的容量衰减、循环稳定性不佳等不足限制了应用。本论文采用sol-gel—高温固相法制备Na或Fe掺杂的纳米层状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运用XRD、RAMAN、SEM、TEM
学位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焊接的铝合金电池托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承载件,整体质量偏大,具有极大的轻量化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对材料和其性能要求的提升,电池托盘所用的材料及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已不能满足托盘轻量化的性能需求。本文在电池托盘用6005A铝合金的基础上,采用JMat Pro热力学模拟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优化6005A铝合金成分,研究不同含量的La(0.1 wt.%,0.3wt.%,0.5 w
学位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无机凝胶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在一定制备工艺条件下可转化为沸石分子筛应用于水污染处理。地聚物沸石微球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具有更大的孔隙率与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加其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环境友好型吸附剂,有望实现其在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工业化应用。本论文以偏高岭土、纳米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为原材料,通过分散-悬浮
学位
Al-Zn-Mg-Cu系合金因为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制造等领域。但是Al-Zn-Mg-Cu系合金存在摩擦系数高、耐磨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部分领域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仍处于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来改善合金的性能,但是受到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极限固溶度的限制,这种强化方法是有限度的,因此一种形变+时效相结合的处理方式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
学位
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氢气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引起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各种制氢技术中,电催化水分解能够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地生产高纯度的氢气和氧气。其中高效、稳定、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非贵金属钴基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着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原则,制备了一系列钴基/泡沫碳复合材料电催化剂,并
学位
钌作为一种稀有过渡金属,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子工业、合成氨以及药物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钌的需求正日益增大。然而我国相应的矿产资源严重匮乏,通过开采矿产能获得的钌十分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人们开始考虑从二次资源中分离再回收钌。每年从核电站排放出的乏燃料中会蕴含大量的钌。通过硝酸溶解这些钌将从乏燃料转移到高放废液中,使其能够被回收再利用。然而,由于钌在硝酸体系中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含量越来越高,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这种污染物会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传统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的方法,但是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较低,电化学法和超声波降解的高能耗导致高运行成本,吸附法效率低且不能完全去除四环素。相较于这几种方法,研发出新型的光催化剂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光催化性能强,光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