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历史考察——以党的文献为考察视角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党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确保国家的性质和政治方向;并通过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而变成公民的行为和实惠。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具有依法监督执政党的权力。  规范党与人大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应与之相适应。新时期我们既要加强人大的权威、发挥人大作用;又要坚持党对人大的领导。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党对人大领导的途径和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本文以党的文献为考察视角,通过对党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党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做一历史考察,尝试理清新时期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如何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以政治学视角解读执政党与议会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简单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大党的文献,尝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一,党政关系问题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第二,逐步明确党领导的内涵;第三,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第四,逐步将党与人大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五,逐步将党与人大关系纳入科学化轨道。  第四部分:就如何理顺和规范党与人大的关系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强化党对人大的领导权威;第二,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第三,加强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第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从注重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利转化为关注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权利的平衡。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其人身和财产损害如何救济,特别是那
民事判词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如果研究古代民事判词,明代判词是重要的标本。明代民事判词说理重点突出,文字优美,融情入理,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凝聚着古人在司法实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论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是依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取得的。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除智力以外的心理、环境、生理和道德品质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