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肩负着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交流的任务,同时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译者,作为这一极其重要活动的承担者,却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随着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从而把译者推向翻译研究的前沿。译者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文化立场和价值观的个体,其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从选择原语文本、制定翻译策略、解决翻译困难到追求翻译目的的整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尽管已有很多学者对译者及其主体性作了一些探讨,然而对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较为深入地描述译者及其主体性的发挥,从而推动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进一步了解。众所周知,张培基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投身译苑默默耕耘五十余载,为中华民族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尤其是他出版的3本《英译现代散文选》更是被众多教师和学者用作教材。然而,目前译界少有探究他的专著问世,涉及散文翻译主体性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有鉴于此,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文本,以张培基教授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彰显。宏观上着力从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如何彰显。微观上则从词汇、句法、修辞方面具体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同时,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教授附加了大量的注释,从翻译技巧、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解释作品,这在其他翻译者的实践中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大量例句的分析,希望能够突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说明译者应当适当发挥其主体性从而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希望本文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启发性的新视角,从而达到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