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快速攀升。到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累计达2.8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也让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得到加强。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伴随外汇储备的逐年增加,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占款屡创新高。巨额的基础货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派生出大量的流动性,最终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当下,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和高企的物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关关系,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物价水平的波动影响程度究竟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数据和资料,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以基础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由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供大于求。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迫使央行买入外币卖出本币形成外汇占款,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增加的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最主要的渠道。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100%,2010年为121.85%。随后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指数的简要回顾,就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货币供应量由外汇储备和国内信贷共同引起的货币供应组成,在国内信贷总体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加。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物价上升,产生通货膨胀。虽然我国中央银行积极采取外汇占款冲销措施,但由于受到银行贷款和存款计划等因素的制约,冲销措施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大为降低。当外汇占款的增加量不能被中央银行的冲销措施有效抵消时,增加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就会成倍的派生出货币供给。在商品市场上,打破了原有的国内货币市场均衡状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对1994年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会扩大货币的投放,进而引起物价的波动。我国的物价指数与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缓解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建议:调整发展战略平衡国际收支;加快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完善外汇占款冲销政策;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