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行为及其模型建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包装材料在食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食品包装能有效地保护食品,防止变质,但其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行为,又会给食品质量和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膜)中有毒有害物质(塑化剂、己内酰胺、紫外线吸收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不同的环境下(水浴加热和微波加热)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并建立模型。主要结论如下:水浴加热下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聚氯乙烯中的迁移研究:以聚氯乙烯薄膜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脂肪类模拟物中(正己烷、异辛烷、95%乙醇)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对于同种食品模拟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MW的降低和油水分配系数Ko/w的升高,迁移率升高。邻苯二甲酸酯类在20-60°C之间扩散系数符合阿伦尼乌斯关系式。水浴加热下紫外线吸收剂在聚氯乙烯薄膜中的迁移研究:选用聚氯乙烯薄膜中苯并三唑类:UV-327和UV-P,二苯甲酮类:UV-9和UV-531四中紫外吸收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水基模拟物(蒸馏水)、酒精类模拟物(10%乙醇)和脂肪类模拟物(95%乙醇)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在脂肪类食品模拟物中有迁出,在水基模拟物和酒精类食品模拟物中基本无迁移。水浴加热下己内酰胺在聚乙烯醇薄膜中的迁移研究:以聚乙烯醇薄膜中的己内酰胺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脂肪类模拟物中(95%乙醇、正己烷、异辛烷)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并建立模型。己内酰胺在正己烷和异辛烷中的迁移率基本为0;在95%乙醇中己内酰胺在20-60°C之间扩散系数符合阿伦尼乌斯公式,D0为2.24×1013cm2/s,EA为142.97kJ,可以为己内酰胺的迁移行为研究提供参考。微波条件下紫外线吸收剂在聚氯乙烯薄膜中的迁移研究:探索微波条件下聚氯乙烯薄膜中四种紫外线吸收剂(UV-327/UV-P/UV-9/UV-531)在橄榄油中的迁移规律,并与常规加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迁移率远远大于常规加热,所以PVC薄膜不能用于微波加热。微波条件下己内酰胺在聚乙烯醇薄膜中的迁移研究:以聚乙烯醇薄膜中的己内酰胺为研究对象,在微波条件下,对其在脂肪类模拟物(橄榄油、玉米油和花生油)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己内酰胺迁移到橄榄油中的量小于迁移到玉米油和花生油中的量,使用橄榄油更安全,且不能长时间用于微波加热,短时间低档位下可以使用。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运作中存在的五个方面不足,然后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央行人才队伍存在的总量少、年龄老、结构差、质量低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西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30例。中医组采用强肝胶囊进行治疗;西医组采用生活方式治疗+硫
目的探讨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已经逐渐突破国界,然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缺乏高质量、高可比性的财务信息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上是
本文在通断时间面积法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影响该方法计量准确性的因素,通过实际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第五届中国蘑菇节2011年11月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福建省农业厅、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在福建漳州联合举办。作为蘑菇
近年来,地沟油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地沟油含有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具有营养价值低、致癌性等危害。目前已有多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如酸值、过氧化值检测、近
着重综述了植物叶蛋白的定义、营养价值、生产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并指出植物叶蛋白具有开发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