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返回抑制是指对刚刚注意过的位置或者事物再次做出反应时,反应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认为有两种机制——基于客体和基于位置,且都有实证研究支持。但前人的研究没有很好的将两种机制分离开,在研究返回抑制是基于客体的实验中,受多目标追踪的影响,有位置特征成分参与;在研究返回抑制是基于位置的时候,受拓扑性质的影响,客体特征没有很好的剥离出来。跆拳道属于技能类对抗性格斗项目,战机瞬息万变,对于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较高,且与返回抑制的现象有相当的契合。对跆拳道技战术的研究很少涉及较深的心理学理论。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返回抑制范式,通过试验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进而从理论上对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及其跨情景和跨人群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为返回抑制与实践结合提供可靠支持。 目的:(1)探讨返回抑制的机制是基于位置还是基于客体;(2)探讨返回抑制是否具有跨人群的稳定性;(3)探讨返回抑制是否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 方法:实验参与者,最终共有普通大学生95人,平均年龄为21.49±3.31岁;跆拳道运动员96人,平均年龄为18.68±2.34岁。实验工具,惠普450笔记本电脑。实验设计。实验一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内变量为线索特征(线索有效,线索无效)、背景特征(基础背景,跆拳道背景),人群(普通大学生,跆拳道运动员);实验二的实验设计同实验一;实验三采用的是2×4×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内变量为线索特征(线索有效、线索无效)、时间间隔(300ms、600ms、900ms、1200ms),组间变量为人群(普通大学生,跆拳道运动员)。 结果:实验一没有主效应或交互作用显著。实验二结果背景特征主效应显著,线索主效应显著,人群主效应显著,线索特征和人群交汇作用显著。实验三结果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线索特征主效应显著线索特征和人群交互作用显著 结论:(1)本研究发现,破坏位置信息保留客体信息时没有返回抑制,而破坏客体信息保留位置信息时出现返回抑制,说明返回抑制是基于位置而不是基于客体。(2)不同时间间隔,被试的反应时是不同,在300ms时反应时最长,600ms时次之。(3)无论是在基础背景还是在跆拳道背景,都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说明返回抑制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4)实验三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返回抑制现象,实验二和实验三发现普通大学生的返回抑制现象,表明返回抑制具有跨人群的稳定性,至少是部分跨人群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