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裂纹和弱界面结构断裂分析中的辛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先进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先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具备力、电、磁、热、声、光等两种或多种特性的功能复合材料,诸如聚合物基材料、压电材料、电磁材料、光伏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工业、电子工业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层合板结构是工程中的基本结构,该类结构是由多层单层板通过聚合物胶黏剂粘合在一起组成整体的结构板。由于其界面的连接特点,脱粘是该类结构的主要破坏模式。因此,研究粘弹性断裂问题以及力电磁弹耦合界面断裂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有断裂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复势函数法、积分变换法、权函数法等)和数值方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无网格法等)。解析研究主要归结为高阶偏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的求解,在数学上受到求解体系(拉格朗日体系)的限制,它以提高控制方程的阶数为代价来减少变量个数,从而造成方程难以求解。在这种情况下,本博士论文将问题导入全新的哈密顿体系下进行求解,利用辛方法以增加基本变量为代价来降低微分方程阶数,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来求解低阶微分方程。  本博士论文以复合材料的层间界面断裂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粘弹性断裂问题为突破口,采用辛方法对电磁弹性材料弱界面断裂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提出一种求解粘弹性材料断裂问题的解析方法。首先,利用Laplace变换将粘弹性断裂问题转换为频域相关问题。然后,在频域内,通过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函数,建立粘弹性材料断裂问题的哈密顿正则方程组和求解体系,将求解问题归结为辛本征值和辛本征解问题。最后,利用本征解之间的辛共轭正交关系以及展开定理,解析地表征出裂纹尖端的奇异性和域内的物理场,直接获得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的解析表达式。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收敛性和有效性,并且反映出粘弹性材料特有的应力松弛现象和蠕变现象,特别指出温度荷载作用对粘弹性断裂参数的影响。  (2)将弱界面模型引入到平面弹性断裂问题中,并采用辛方法进行求解。将复合材料层间粘结问题简化为弱连接问题,弹簧模型作为弱连接条件的数学模型。首先推导出两种弹性材料的辛本征解形式,然后由弱连接条件以及裂纹面条件确定两种本征解共用的辛本征值,从而全域内的辛本征解由以上两种材料所在区域的本征解组成,并且在全域内满足辛共轭正交关系。最后利用辛本征解的展开定理、外边界边界条件和辛共轭正交关系,可直接得到裂纹尖端处的奇异性,域内应力等分布和广义应力强度因子等解析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已有经典问题结果相吻合,说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3)将弱界面模型引入到电磁弹性材料反平面断裂问题中,并采用辛方法对多场耦合作用情况进行求解。首先,采用能量方法和勒让德变换,确定原变量(位移、电势和磁势)的对偶变量(应力、电位移、磁感应强度),从而将问题导入到哈密顿体系中。然后,以弹簧模型作为弱连接条件的数学模型,结合不同的力学、电学、磁学裂纹面条件,推导出弹簧模型连接的两区域内的辛本征解向量和共用的辛本征值,并验证全域内辛本征解之间存在辛共轭正交关系。最后,利用外边界条件和辛共轭正交关系,确定问题解的解析表达式以及断裂参数。数值结果表明,由于弱连接界面的存在,使得广义强度因子分为两类,且弱界面参数影响强度因子的大小,而裂纹面条件影响广义强度因子的存在与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改革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此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文中主要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主体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82-02  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
【摘要】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文本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可以从语言表达、写作等多方面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阅读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本文将从分析小学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找出一些合理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已经步入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我们当前要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过渡,而这种本质的转变就需要全民创造力的支撑。为了给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从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就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也要从以前的叙事抒情转向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