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我国屡屡发生大学生的极端行为事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杨元元事件等,更是一时占据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探讨。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的频繁发生,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会致使高学历人才的流失,这对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而言是不小的损失;另一方面,这从侧面反映了身处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许多当代大学生难以顺利实现向成熟社会个体的角色转变,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在学术界,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频频发生这-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研究领域试图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探索。经过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发生极端行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的发生;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提出应当建立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校园机制等作为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应对措施。但是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个历史过程,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单纯从宏观或者微观角度出发,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原因,也很难提出较为全面的应对策略。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选取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一惯习”理论作为研究工具,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药家鑫杀人事件、曾世杰杀人事件和杨元元自杀事件这三个精选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分别归纳了其所处的家庭场域和校园场域的特征,并对他们在这些场域中逐渐形成的个人惯习进行了形象模拟。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上述案例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畸形的场域、匮乏的资本以及大学生在场域中形成的扭曲的惯习这三个方面综合导致的。在这一结论基础上,本文还对这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一、不同原因导致的家庭和校园场域畸形种类及其如何引发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二、大学生在场域中资本匮乏的不同情形(经济资本匮乏、社会资本匮乏和文化资本匮乏)及其与极端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三、作为惯习扭曲的两种表现,错误的性情倾向系统和被支配的性情倾向系统分别是如何诱导大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最后,针对前文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三方面原因,本文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四项对策建议并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提倡场域内的生物链式良性竞争;第二,获取场域内规则的矫正与协同;第三,协助大学生多方位提升其场域资本;第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独立的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