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资委再三强调以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作为中央企业重组的重要目标。但是自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历经十数年的中央企业重组是否达到了国资委的目标,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实证研究予以分析。中央企业重组历经十数年,数据变得更为丰富,本文借此契机以2003年至2013年中央企业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2001年至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从国际化程度的绝对指标来看,中央企业重组有助于提升企业海外收入总额,但是海外收入增长势头有所趋缓。从国际化程度的相对指标来看,中央企业重组对企业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单位资产产出的海外收入以及海外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在中央企业重组之后显著降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中央企业重组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同行业的、异地的中央企业重组对公司提升国际化程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中央企业重组对主并方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最后拓展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央企业重组具有财富效应,即公司股东在中央企业重组之后财富非预期的增加了;同时中央企业重组之后,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绩效表现越差。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资委推动的中央企业重组由于在协同效应以及市场势力两方面占据优势从而对提升海外收入总额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央企业重组之后因为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享受到了超额垄断利润而导致国际化动力不足,国际化相对指标有所下降。这可能表明了中央企业重组的成本绝大部分或直接或间接地被国家以及群众所承担,这种重组成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转变为中央企业的巨额利润,这也显示了中央企业的行为模式依然属于依靠垄断利益最大化企业自身利益,企业与政府的诉求点有所不同。从后两个方面考虑,中央企业重组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国资委的初衷。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国际化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政府主导下的中央企业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