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 SD)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senteriae, B.hyo)引起的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致病部位在结肠,引起猪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严重时还可引起猪的死亡。猪痢疾短螺旋体两端尖呈蛇形,长约6μm~8.5μm,直径为320~380nm,多为4-6个疏螺弯曲,为革兰氏阴性菌,厌氧,对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分离较为困难。该病是猪肠道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造成猪的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和成本增加,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特别是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相比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其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特性的研究。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做个简要概括:1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猪痢疾短螺旋体的研究为了提高猪痢疾短螺旋体的阳性检测率,针对保守保守的NADH oxidase (nox)基因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和相应的探针,经过优化方法和条件,建立了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高灵敏度及较好的重复性。用构建的重组质粒建立了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检测最低为2.17个拷贝数的菌量,且没有交叉反应。对107份样本DNA进行检测后,同普通PCR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准确。此外,相比普通方法,该方法还具有耗时短,可以准确定量等特点,可以广泛用于猪场屠宰场的猪痢疾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2上海及周边地区猪场猪痢疾短螺旋体病感染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病在各地猪场的感染情况和流行情况,自2010年10月份至2012年12月份从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室,上海地区的五个屠宰场以及上海、浙江、河南等地的规模化猪场采集了猪结肠和粪便临床样本624份。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症状、不同周龄的样本,阳性率也不同,其中腹泻症状为15%,无腹泻症状为1.93%,2-5周龄、6-9周龄、10~13周龄、14~17周龄和18~19周龄的猪痢疾短螺旋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2%、32%、13%、8.2%,屠宰场的阳性率很低,所检样本平均感染率为8.49%。猪群中仔猪和育成猪的感染率较高。通过厌氧培养成功分离得到一株猪痢疾短螺旋体SH-BH-1。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猪痢疾感染情况的调查为今后防控此病有了可靠的依据。3猪痢疾短螺旋体外膜蛋白BlpA原核表达、纯化与免疫原性分析根据猪痢疾短螺旋体外膜蛋白BlpA的基因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后,设计引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片段导入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PCR鉴定、酶切和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BL21(DE3)plysS,再经IPTG诱导和SDS-PAGE鉴定得到大小为29.6kDa的目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刺激,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到免疫重组蛋白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