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3月至12月,在广州海域布设13个调查站位,对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和二者关系进行了调查。以Dortch等(1992)和Justic(1995)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来衡量,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单一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可能性为氮0%、磷89.23%、硅9.23%。由此表明,磷是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调查期间,广州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9属213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41属121种,占总种数的56.8%;绿藻次之,共27属62种。种类的平面分布表现为从河口湾内向湾外递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与水温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p<0.0001);与盐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88(p<0.0001);与营养盐无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广州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明显呈从河口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不同季节浮游植物数量平面分布格局有所不同。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细胞数均值为53.9×104cells/L,季节变化为双峰型,且春季高峰强于秋季高峰。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数量与水温、硅酸盐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p<0.001)和0.292((p<0.001);与盐度、磷酸盐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p<0.001)和0.277(p<0.01);与氮无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nlat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广州海域的全年优势种,其细胞数均值分别为9.4×104cells/L和5.9×104cells/L,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25.8%和15.3%。其平面分布格局与季节变动模式与浮游植物数量相一致,并且浮游植物总细胞数与颗粒直链藻、中肋骨条藻细胞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25和0.385。因此,广州海域浮游植物总细胞数季节变化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颗粒直链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数量变化趋势所决定。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较低,优势度(D2)较高,均值分别为2.72、0.71和0.53。这表明,该海域的富营养化必然会使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而优势度上升。与其它河口海湾相比,广州海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低,而优势度较高。表明该海区具有浮游植物群落退化,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群落稳定性差的生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