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小窗幽记》的作者争议及编纂原则、《小窗幽记》的文化内涵、《小窗幽记》与晚明小品文这三个方面对《小窗幽记》一书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在《小窗幽记》的作者争议上,本文在介绍学界对于《小窗幽记》与陈继儒、陆绍珩、吴从先三人的关系研究的同时,大胆提出《小窗幽记》一书可能是伪书的结论。就其内容而言,《小窗幽记》的本来面目可能是陆绍珩的《醉古堂剑扫》,就其书名而言,《小窗幽记》是后世书商参考吴从先的“小窗四纪”,并以陈继儒之名冠之的结果。同时,本文还关注了《小窗幽记》的编纂原则,认为《小窗幽记》在编纂的过程中以“集芳为美”和“万取一收”为原则,使得全书既内容丰富又主旨鲜明。其次,本文主要探讨《小窗幽记》的文化内涵,《小窗幽记》虽然不是陈继儒所撰,却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本该是幽人隐士的陈继儒却成为晚明山人群体的代表,反映出了儒释道三教融通对于士人的影响。作为一部清言小品,本文还从素以为绚、真与趣游、风趣刚柔三个方面大致概括出《小窗幽记》整体的美学风格,素与奢相对、与艳相对,是全书的基调,对真与趣的追求则是有明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点,刚柔并济的文风使得《小窗幽记》彰显伊人之姿的同时又颇有风骨。另外,本文重点关注了《小窗幽记》的《奇》、《情》两卷,提出“尊情”与“尚奇”是晚明时期主要的审美观念,对文学创作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后,《小窗幽记》的出现无疑是晚明文学新变的一种表现,反映出了市民文艺的兴盛与正统诗文的衰落,小品文的兴盛可以说是晚明文坛的一丝文艺曙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体制新颖,虽不是文学的主力,却也是以旁敲侧击的方法来破坏旧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