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有大量移民题材影片面世,并形成了两次较为密集的高峰期:一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另一次就是“九七”回归前后。在这些电影中,不论是大陆移民来港或是港人移民海外,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难以融入新社会的困境,他们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和对未来命运的追问都成为香港电影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了80年代以来香港移民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回顾了香港移民题材电影的发展高峰及代表性影片,并从表现主题上将香港移民题材电影划分为两大类型:以南下香港的大陆人为主题的大陆移民题材电影和以漂泊海外的香港人为表现对象的海外移民题材电影。不管是南来寻梦的大陆移民还是漂泊海外的香港人,在异乡的文化中,他们都是”他者”,存在着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的困境。香港处于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一方面经受着西方文明的洗礼,另一方面又保持着传统的中华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种身份的混杂性带来的是身份认同的焦虑。在“八九风波”和“九七”回归的影响下,这种焦虑被进一步放大,成为香港人的集体意识,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追问未来的宿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移民表述不仅和香港的自我身份问题有关,更是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复杂性的表现,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香港的身份认同这一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电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窗口,通过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我们可以一窥香港的社会情绪与文化心理。作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史上的重要一脉,香港移民题材电影记录了一段旷日持久的历史风云,见证了香港这座百年浮城的多舛命运,也了刻画了大时代下颠沛流离的个体生存状况。而这些都将留存于香港人的集体记忆里,成为研究香港文化的珍贵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