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对比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日益破坏,“生态危机”成为当下热门话题。研究学者探究生态语篇中人类的主宰地位以及人与自然难以协调的关系,以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不仅研究社会结构中话语隐藏的非生态意识,还探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
  本研究基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中的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和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模式,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和人工识别,对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研究两国报道中语言特征背后非生态意识的异同。本研究语料选自《环球时报》,《中国日报》,《新华社》英文版,和美联社(AP),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之音广播电台(VOA)的140篇新闻。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在描写阶段,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有哪些语言特征?(2)在阐释阶段,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背后的非生态话语实践及非生态语法有何异同?(3)在解释阶段,造成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研究发现,(1)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语篇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选择,及物性、名词化和情态上。(2)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的异同点具体表现在,在词汇选择上,人称代词,不可数名词以及委婉词在两国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多,以此弱化危机和动物。但是美媒侧重使用不可数名词,表现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在及物性方面,物质过程、行为过程以及心理过程在两国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存在过程却使用频率少,表现两国媒体重视动物和生态问题。名词化短语都出现在两国的新闻报道中,但是美国媒体倾向于巧妙地使用名词化短语以逃避保护动物的责任。中国媒体情态方面的使用频率高于美国媒体,表现中国媒体的责任感。中美媒体报道都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增长主义观。但是不同点在于,中国媒体报道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作用,而美媒着重阐述生态危机,体现“人类世”的非生态语法。(3)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中美动物保护类新闻语篇在非生态话语实践和生态哲学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其他文献
作为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并世双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夸张修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夸张注重主观情意的畅发,故而从修辞心理视角出发研究汤莎戏剧中夸张修辞的表达与接受的过程及其修辞效果,对于探索戏剧语言、人物和主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以汤莎戏剧《牡丹亭》《紫钗记》《哈姆莱特》《李尔王》为语料,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汤莎戏剧中有哪些夸张修辞,其语言形式和特点如何?(2)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表达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被誉为东西方戏剧的“双子星”,两人的戏剧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演不衰,享誉世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丰富而生动的修辞语言经过两位戏剧大师精心设计与安排,反映出剧作家深邃的戏剧美学思想。反复修辞是汤莎戏剧中使用频繁、让人印象深刻的修辞格,非常适合作为探索汤莎戏剧语言奥秘的切入点。本研究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奥赛罗》中的反复修辞为主要语料,对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是门罗首次作出长篇小说尝试的小说集,它包含八个相互联系的短篇故事:《弗莱兹路》、《活体的继承者》、《伊达公主》、《信仰之年》、《变迁和仪式》、《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洗礼》、《尾声:摄影师》,讲述了黛尔从孩童到成人,最终成为作家的故事。关于这部小说集,国内外学者大都从女性主义和叙事角度进行研究,忽略文本中可能性空间的解读。  阈界是具有过渡性、模糊性和可能性的动态空间,而身
爱德华·邦德(Edward Bond)是20世纪英国著名左翼戏剧家之一,其作品以先锋性、激进性和极端性在英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中迸发出经久不衰的活力。邦德的戏剧创作多以资本主义下人的异化、社会政治制度中存在的毁灭性矛盾和工人阶级文化的需求等作为主题,通过对暴力意象的描写来反映现实、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人性和社会伦理进行探讨。在幼年时期,邦德曾经历过二战期间德军飞机的轰炸,残酷的战
阈界是一种介于之间,既在此也在彼,既非此也非彼的空间、时间或状态。阈界概念发源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发展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因此,当阈界应用于文学研究时,已被赋予了多重且深刻的人文内涵。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是一位擅长阈界写作的小说家。她的作品中有丰富的阈界表征,涵盖从具体到抽象、从物理到心理、感知到认知等多个范畴。本文将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学位
彼得·谢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崛起的一位著名英国剧作家,其作品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戏剧情节而获得了批评界和普通观众的青睐。他的《皇家太阳猎队》、《伊库斯》和《上帝的宠儿》三部戏剧中存在着丰富的语言暴力现象。在剧中,谢弗通过大量的语言暴力书写展现了个体间微观权力的斗争,向读者揭示了战后西方社会人们的生存困境:畸形的人际关系、扭曲的亲子关系和荒芜的精神世界。然而,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戏剧家,谢弗为人低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是当代享誉国际的加拿大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身份认同是短篇小说集《跳舞女郎》(1977)、《蓝胡子的蛋》(1983)和《荒野指南》(1993)探讨的重要方面,作品中人物身份认同带有典型的阈界特征深刻地展现了人物的生存困境和其生存之艰,而人总是处于多重身份与单一身份复杂性所带来的的斗争中。  依据阈界过渡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无限可能性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民族身份、社会身
卡里尔·邱吉尔(Caryl Churchill)是二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中涌现出的杰出女性主义剧作家,因其独具匠心的戏剧创作艺术和杰出的戏剧艺术成就,曾荣获多项欧美戏剧大奖。《拥有者》、《一本万利》和《沼泽地》是邱吉尔的三部重要戏剧作品,剧中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描写以及各种违背商业伦理原则的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商业伦理状况,展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经济生活的图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学者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是美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曾三度荣获普利策奖以及多个戏剧终身成就奖。阿尔比一生致力于戏剧形式和内容的革新,擅长运用凝练诙谐的语言深刻揭露戏剧的多重主题。其作品大多取材于美国的现实生活,勾勒出二战后人们的生存困境,尤其关注人们彷徨迷茫的精神状态。在他的戏剧中,人物常常呈现出病态,有着或轻或重的精神疾病。《欲望花园》、《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