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田野参与式观察法,对XM市TA地区一项新兴广场舞“拍手操”进行参与式观察与访谈,关注拍手操的成长历程及参与者的心理变化。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对广场舞形态所持有的“集体主义回归”、“女性气质”等化约性理论均与XM市的广场舞的现实运作相悖,拍手操蕴含健身价值和宗教信仰元素贯穿拍手操的整个生命历程,个体在参与过程中经历了信念建构、情感嵌入和信仰内化三大阶段。组织者在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信念”吸纳参与者,参与者在组织者的操演中个体心理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拍手操的健身信念逐步上升为宗教信仰的状态,实现参与者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而网罗了众多忠实的做操者和信众,并且基于目标的达成效果,在参与拍手操活动及其衍生的系列活动中,拍手操参与者出现了信念坍塌、信念过渡和信仰升级三种类型的心理分化现象。研究认为,以拍手操为载体的个体与宗教互动所形成的信念与信仰的转化构成了个体参与拍手操动机的一般机理,即信仰的达成稳固了拍手操的参与群体,也成为参与者参与拍手操的内在驱动力。“信念”的操演与分化丰富了广场舞文化内涵,同时也建构了信仰共同体。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在宗教盛行的闽南社会里“拍手操”的发展历程及参与者心理变化,以此对广场舞固化的理解视角再次进行解读,也为地方的体育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