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水平上核酸适体构象变化及量子点的成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分子检测能实时监测单分子行为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可揭示集团平均掩饰下的静态不均一和动态波动等个体差异性,已在分子构象变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超灵敏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IRFM),在单分子和单颗粒水平上对核酸适体(aptamer)的构象变化以及量子点成像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   1.在单分子水平研究表面固定的核酸适体的构象变化。在三磷酸腺苷(ATP)核酸适体的5’端标记生物素和荧光基团四甲基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TMR),3’端标记猝灭基团Dabeyl。利用生物素和亲和素相互作用,将ATP核酸适体固定在玻片表面。基于TIRFM考察了核酸适体分子在ATP或cDNA作用下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表明,无ATP和cDNA时,核酸适体分子荧光强度较弱,大多数处于闭环状态,少数处于无规则卷曲状态。在ATP作用下,无规卷曲状态的核酸适体分子变成闭环状态,荧光强度下降。在cDNA作用下,核酸适体分子变为双螺旋状态,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而在cDNA和ATP同时存在下,随着ATP浓度的增加,核酸适体分子由双螺旋状态转变为闭环状态,荧光强度下降。本研究对发展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参考价值。   2.利用单分子成像发展了基于量子点标记核酸适体的高灵敏蛋白质检测方法。目标蛋白凝血酶有两个核酸适体,结合位点办不相同。本文将其中一条核酸适体通过生物素和亲和素的相互作用固定在玻片表面,另一条标记有量子点或荧光染料TMR。凝血酶与固定在玻片上的核酸适体以及荧光标记的核酸适体形成“三明治”结构,通过TIRFM测定荧光信号。结果表明,以量子点为荧光标记,凝血酶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 pM到10 pM,检测下限达到60 fM。以TMR为荧光标记,凝血酶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 pM到98 pM,检测下限为2.8pM。可见,相比于TMR,以量子点为荧光标记的检测下限降低了47倍。这归因于量子点的高摩尔吸光系数和强光稳定性等优越的光学特性。   3.基于单颗粒成像,研究了水溶性氨基化CdTe量子点与1-丁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EIm]·BF4)作用后单个颗粒荧光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量子点刚进入离子液体时,由于脂溶性离子液体的保护,量子点荧光强度和抗光漂白性能增强;随着与离子液体作用时间的延长,量子点闪烁现象变得明显,荧光强度和抗光漂白性能都有所减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量子点与NaBF4溶液作用的结果表明,量子点闪烁现象、荧光强度和抗光漂白性能的变化可能是由于BF-4结合到了量子点颗粒表面,并对量子点产生了刻蚀作用,使量子点的表面缺陷增加。本工作有助于了解离子液体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新闻节目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而民生新闻则是当代传媒事业中的一股新生力量。民生新闻的出现带动了整个新闻事业的再次繁荣,受到了媒体各界的争相宠爱。特别是有些犀
分析化学是研究和进行物质化学成分鉴定、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测定的有关原理及技术的科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分光光度法是分析化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
期刊
期刊
微生物的检测、鉴定要求涉及到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本文充分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和串联式压电传感器的响应特性,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特征及微观生命活性相结合,设计了
8月27日那天,名为#Costco开业首日被挤爆#的话题火速蹿升,阅读1.7亿,讨论2.2万。相隔不过一个星期时间,#Costco会员排队退卡#的话题同样不失火热,阅读也达到了1.7亿,讨论近万。  为什么要去Costco?  美国人非常需要Costco。美国是一个陌生人社会,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朋友,都相隔参差。从他们记事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开始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独立谋生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
期刊
本文以聚丙烯(PP)为基体,尼龙6(PA6)为分散相,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β—成核剂的PP/PA6合金(简称β—PP/PA6合金),及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
准确和灵敏地获取生物样品中小分子、核酸的相关信息对生物医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功能化荧光核酸探针在生物分析领域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人们利用核酸探针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检测方法,来获取生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环糊精聚合物具有包络识别能力、稳定性强、溶解度大及多价结合效应等优点。研究发现β-环糊精聚合物对芘有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可与其它检测方法相结合,发展更加灵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分析仪器灵敏度的提高及分析对象基体的复杂化,对样品的前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代分析方法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