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一的提升知识水平,而是要智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阶段除父母以外的重要成人,其教学行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明显的。根据Possel(2013)的定义,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提供的有指导意义的(例如,为学生提供回应、选择或接收正面反馈的机会)促进学业成就的行为,可具体分为4种行为:指导、组织、社会情感、消极教学行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在国外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目前国内研究者关于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教师的积极行为和学生学业表现方面,而关于其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少;此外,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证实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相较于传统单一精神病理症状模型,前者更能够完整的描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本研究一将在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框架下,考察教师四种行为与学生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压力缓冲假说提出:在压力环境下,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品质会缓解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4个核心成分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已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能够负向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个体焦虑/抑郁的关系,即高心理资本的个体在家庭累积风险的影响下较少出现心理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阶段除父母以外的重要影响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个体的心理资本能影响解教师教学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文研究二将探讨是否存在这种调节效应。心理资本是一种可开发资源,本研究将考察能否通过系统科学的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旨在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全面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34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1)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具体为:消极教学行为与焦虑/抑郁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相关不显著;组织行为与焦虑/抑郁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社会情感行为与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相关均不显著;指导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与焦虑/抑郁负相关;(2)积极心理资本负向调节教师消极教学行为与学生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高水平心理资本可以减少教师消极教学行为对学生焦虑/抑郁的负面影响;(3)通过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同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减少教师消极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