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哮喘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目前对于其治疗主要是控制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其有可能引起致命性过敏反应,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多年来部分国家对其持一种观望态度。近年来随着变应原试剂的标准化及治疗的规范化,特异性免疫治疗越来越显现出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儿15周、一年,血清中IL-10、TGF-β1含量的变化及单个核细胞中IL-10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可能机制,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治疗前后峰流速及皮试风团面积的变化,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轻、中度屋尘螨过敏性哮喘缓解控制期患儿18名,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前、治疗15周、一年各抽取5ml静脉血,2ml静置后离心,提取血清。3ml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的mRNA。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用荧光RT-PER方法检测IL-10mRNA的含量。同年龄健康对照组12名,检测方法同前。同时观测30名进行脱敏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皮试风团面积的变化及患儿峰流速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特异性免疫治疗15周、一年,血清中IL-10、TGF-β1含量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PBMC中IL-10mRNA表达量为治疗前的1.28倍。2)治疗前血清中IL-10、TGF-β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一年后,血清中IL-10、TGF-β1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3)免疫治疗一年后,复查皮试,风团面积较之治疗前减少(p<0.05)。峰流速值亦有明显改善(p<0.01)。4)一年内免疫治疗2000余次注射中,部分患儿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全身过敏反应轻微,未出现严重全身过敏反应。5)与治疗前一年同期(9-12)月相比,特异性免疫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可以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并可减少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结论:1)哮喘患儿体内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不足,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2)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3)SIT的可能机制在于,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IL-10、TGF-β1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从而诱导免疫耐受,促使T细胞无能,对抗原的无反应性。其IL-10含量的增高,表现在分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