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学习是中小学生生命内在的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心理体验本应是愉快的而不是厌恶的。然而,如今厌学问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历年来,对中小学生厌学归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角度。但这只揭示了中小学生厌学的表层原因,所提出应对厌学的举措也并未能很好地解决厌学问题,且从长远角度看,这些举措的思路大都如出一辙,是治标不治本的。为了创新研究视角,本研究从学习本质观这一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思辨法,深入挖掘中小学生厌学的深层、内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厌学的策略。所谓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就是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缺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产生负面、消极的学习情绪,出现被动、抗拒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态和反应。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将中小学生厌学的类型分为:习得障碍性厌学、暂时情绪性厌学和价值虚无性厌学。学习内涵认知的偏离和学习内在价值的流失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学习内涵认知的偏离,即将学习窄化为知识的学习,界定为纯粹的心智活动,视为孤立的个人实践,让中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体验;而学习内在价值的流失,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和天性,使学习沦为单纯满足实用的工具,并缺少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意义体验。要缓解甚至克服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促使中小学生能够从厌学向乐学转变,需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重塑学习内在价值,以恢复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并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最后重建学习内涵,既能兼顾学科学习、元学习和心理学习,又能建立社会情境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能创造表达、共享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