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高效转化合成恶唑类和碳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二氧化碳(CO2)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温和条件下CO2化学转化为恶唑类和碳酸酯类化合物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发现以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OAc])/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Bmim][Tf2N])混合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常压下CO2与炔胺反应可高效合成恶唑啉酮类化合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可达到88%。此混合离子液体体系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性能无明显变化。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2.设计合成了质子型离子液体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2-甲基咪唑盐([DBUH][MIm])。结果表明,[DBUH][MIm]对CO2与炔胺合成恶唑烷酮的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常压、60℃的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可高达90%。[DBUH][MIm]可以循环使用5次而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通过理论计算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3.研究了ZnI2/NEt3体系对CO2和炔醇合成α-亚甲基环状碳酸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I2/NEt3可以在常温条件下高效催化此类反应,在优化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高达99%。在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4.发现AgCl/[Bmim][OAc]体系对CO2与炔醇、伯醇的三组分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常温常压下目标产物不对称有机碳酸酯的产率接近100%。该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5次而催化性能无明显下降。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其他文献
甘草作为最著名的国际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已有几千年的药用历史。甘肃是野生甘草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产区之一。本研究以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品种甘草Glycyrrh
(一 )值得注意的是 ,在 2 0世纪行将结束 ,在北京大学举行百年校庆纪念的前后 ,特别是在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之际 ,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和各种号称“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传播媒体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它通过功能单体、交联剂和模板分子之间的聚合反应将模板分子固定在聚合物中,除去模板分子后即在聚合物
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疾病相关酶的活性,从而进行疾病的防治,目前已有许多酶抑制剂类药物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植物、传统中药、食品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是酶抑制剂的主要来源。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活性以及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能力,构建仿生电化学传感器,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在复杂体系中特异性检测某种成分的有效方法,成为现代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
金属-氧加合物,如金属超氧、金属过氧、金属过氧化氢、金属氧和金属羟基物种,是酶循环中涉及的重要中间体,具有高活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征。模拟金属酶的活性中心结构,设计并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手性对映体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生物特性及药物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分析、对映体拆分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手性药物研究领域的
甲烷氧化偶联(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简称OCM)是甲烷经一步氧化反应制C2烃(乙烷和乙烯)的技术。尽管经过去三十多年的大量研究,由于C2烃选择性有限、催化剂的活性不够高
研究荧光增白剂OB及其两个重要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同时对于增白剂OB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偶合还原合成2-氨基-4-叔丁基苯酚及硝化还原法合成2-氨
大多数已知的电致变色材料的光谱吸收变化集中在可见光区范围内,而由近红外(Near-Infrared)区域的电子吸收光谱变化实现的电致变色材料研究较少。修饰了三芳胺或二茂铁等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