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中共前五届的总书记,毛泽东评价他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思想界的明星”。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思想转变复杂,从早期封建儒学的被迫接受者到康、梁的“改革派”,再到“革命派”,之后又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马克思学说》是其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五四运动的洗礼、第二次被捕入狱等国内因素促进了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巴黎和会上对威尔逊主义的失望、十月革命后苏联以平等的态度待华、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等国际因素加速了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而陈独秀的性格特征也是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陈独秀曾五次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学习了日文、英文、法文,这为他接触西方的先进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他与国内先进的知识分子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李大钊、施存统、维经斯基等人的宣传和介绍下,他加速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新青年》自创刊以来就不断地介绍西方思潮,作为《新青年》的负责人,陈独秀组织和翻译了部分马克思主义书籍。这些都为他转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条件。早期的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有以下内容:他认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三大文明之特征;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对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他十分同情劳动者,认为劳动者是社会中最贵重、最有用的人;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批判了资本主义道路;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把妇女从封建的“三从四德”中解放出来。中期的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有以下内容:他认为人类社会依次经过五个时代:原人时代、渔猎时代、游牧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通过历史的演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科学观与人生观之争中,陈独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批判了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针对戴季陶等人对共产党的攻击,陈独秀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一文中捍卫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他认为工商业资产阶级是真正的资产阶级,而官僚资产阶级将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农虽然是社会革命的重要力量,但并不是独立的革命力量。晚期的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有以下内容:面对灾难的中国,陈独秀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救中国;他反对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主张在中国应该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他提倡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自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陈独秀就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即使被认为是取消王义者,甚至被开除党籍,他仍然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以《新青年》为平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储备了力量。陈独秀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例如:他认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平均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等。陈独秀的阶级理论具有二重性,他认为工人阶级既是革命的,又是幼稚的;资产阶级虽然力量雄厚,但也是幼稚的。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启迪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他成为了中共最主要的创始人。但是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他认为中国必须经过资产阶级的专政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早期对工农阶级态度具有双重性、晚年对斯大林及其共产国际持全面的否定态度,对托洛茨基却持高度赞扬态度。陈独秀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必须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文化”。陈独秀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之所以没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今天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然要以人民群众为依托。陈独秀当年就提出要应用自然科学法归纳研究社会科学,这一思维逻辑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无论陈独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成功与否,他对马克思主义探索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份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