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散文与佛教关系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中土佛教的繁盛时期,更是外来佛教融入本土的鼎盛时期。在“三教并立”背景下,无论其信仰是否虔诚,唐代出现了许多倾心佛教的士大夫。事实上,佛教在士大夫那里得以广泛地传播,他们也从佛教中得到慰藉。其中柳宗元便是崇佛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而且他还是在热心佛教的文人中表现得非同寻常的一位。一方面他是没落的贵族,上升庶族中倾心佛教者,另一方面,唐代士大夫多热衷斋僧礼佛等佛教活动,他却积极研习佛典义理,一生都与沙门保持密切往来。这也就深刻地影响着柳宗元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机缘。  因此,本文在分析柳宗元崇佛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人背景之后,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崇信佛教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是释教碑的创作,柳宗元的释教碑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的王维、刘禹锡的创作手法,这又是他的统合儒释立场造成的。二是分析佛教对柳宗元散文游记的影响。这也是学界历来所重视探讨的,本文的着重点在于分析散文游记当中禅意、禅语的运用,并得出柳宗元借助佛教所排遣的愤懑,也是短暂性的这一结论。最后一章,主要探讨佛教对于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影响,寓言创作是柳宗元散文创作的独特之处,也掀起了这一时期寓言创作的高潮,而他的寓言的取材、创作手法、立意等,从许多材料分析来看,都与佛教有着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V.S.奈保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后殖民文学家之一,其复杂的背景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借助于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试图通过对其代表作品《毕司沃斯
上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市民作家以张爱玲、东方啜竦、予且等人为代表。他们以自己丰富的作品记录下了历史转型期中,新市民阶层在文化观念上实现现代化转变的艰难过程。但批
本文以当前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成语”“网络新成语”或“后现代成语”为考察对象,将之定名为“网络类成语”。借助“小三角”、“语言理据”、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哲学、
枸杞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性平味甘,在补益的中药里算是温和的。一些人家里常备枸杞,用来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干嚼几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枸杞。  枸杞滋补的同时有温热身体的效果,所以体内有湿热及痰湿中阻的人,表现为高血压、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平日里大量吃肉而满面红光的人,以及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都最好别吃,否则不但达不到养生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其次,脾胃虚弱
我国的知识分子、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等群体常常面临被压力困扰的危机。下面就党政干部这一群体的压力情况以及适当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    绩效考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衡量领导干部是否胜任的手段,主要是绩效考核。简单地说,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就是他的工作成绩和效果。如果不能完整地把握工作绩效的考察范围,就会无形中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误解。  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现实考察机制来看,呈现出两
当代以色列文坛泰斗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是“新浪潮”代表作家,也是最富有国际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终身教授。耶路撒冷童年、牛津大
茉莉花糖水做起来很简单,将茉莉花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沸或者将茉莉花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泡开之后加白糖调味即可。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杯茶,却很好地熨帖了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茉莉花有很好的疏肝理气作用,《本草纲目》载:“茉莉花有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的作用”。时不时喝上一杯,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还是对身体的呵护。喜欢生闷气的女性完全可以用它来代替咖啡等饮品,不仅对身体有益,还能体现出女性的醇香淡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