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九年级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而言,化学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对学习新知识及解决相关化学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理解讲授的新的化学概念,并能准确运用对应化学语言给予表述,然而在教学实践检测过程中却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依旧不够全面,更有些同学就是错误的概念,甚至出现“屡做屡错、屡教不改”的情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头脑中迷思概念的存在造成学生在理解科学概念时遇到困难或障碍,也因此成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令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选取初中阶段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中重要的微观概念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本文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下运用概念图策略、类比策略、样例策略、阅读策略、表象策略、实验探究策略等对初中化学在分子和原子相关迷思概念转变教学实践研究。文中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对比分析和统计研究等不同方法,对学生原先存在的迷思概念和概念转变教学之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实施概念转变教学,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预期。最后,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基于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下的概念转变的新授课的方式比传统按照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参考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且可实行性大。根据对学生认知与情感度的访谈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下的概念转变教学形式,其认可度高,推广价值大。这一结果表明,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