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苯丙氨酸解氨酶体外泛素化体系的建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 4.3.1.5)催化L-苯丙氨酸脱氨生成反式肉桂酸,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连接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目前有关PA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AL鉴定、蛋白质结构、转录水平调控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关于植物PAL的翻译后修饰及细胞内活性调控的研究报道较少。苦荞叶片和籽粒存在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前期研究发现苦荞叶片中检测不到PAL活性但存在高水平的基因转录和高含量的下游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体外分析显示下游次生代谢产物对PAL活性仅表现微弱的抑制效应;26S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以提高苦荞叶片中PAL的活性,且通过酵母双杂筛选发现FtPALB与泛素连接酶FtPUB26互作。以上信息显示苦荞叶片中可能存在PAL快速失活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探究苦荞PAL翻译后调控机制,对于丰富苦荞乃至植物PAL参与的次生代谢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课题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在分析苦荞PAL基因表达水平、蛋白水平、活性及黄酮含量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苦荞PAL的体外泛素化体系,并分析泛素化修饰对PAL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期为探讨体内PAL翻译后调控网络奠定基础。(1)对10天苗龄的苦荞幼苗黑暗处理24h后进行光照,分析不同光照时长处理下苦荞子叶PAL与PUB26的转录水平、PAL蛋白水平、活性水平以及黄酮含量,探究PAL活性在光照处理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黑暗处理条件下,苦荞PAL和PUB26的转录水平、PAL蛋白水平、活性水平和黄酮含量均下降;FtPALB、FtPALN与FtPUB26转录水平在光照0-24h持续升高,PAL蛋白含量在3h升高并保持相当水平至9h,PAL活性在3h达到最高,黄酮含量在6h达到峰值。转录水平和活性、黄酮含量的差异表明苦荞PAL可能存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调控。(2)通过比对苦荞基因组数据,对苦荞FtPALB、FtPALN、FtPUB26启动子进行克隆,构建至p Cambia-3301载体。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三个基因启动子上均具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数个MYB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低温、干旱响应元件、种子特异性表达元件,在FtPALB和FtPUB26启动子中还有损伤响应元件。大量相似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着FtPALB、FtPALN和FtPUB26可能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为分析FtPUB26可能泛素化调控FtPALB和FtPALN提供了基础的指导信息。(3)以欧芹PAL为模板对FtPALB同源建模显示FtPALB以四聚体形式发挥功能。泛素化位点预测工具对其泛素化位点进行预测显示K136、K506、K633和K668为可能的被泛素化位点。其中,K136和K506处于亚基互作表面,K633和K668处于活性中心口袋附近。这些分析为后续通过突变等方式研究泛素化对PAL活性调控提供了基础信息。(4)酵母双杂交及Pull-down对FtPALB与FtPUB26进行互作验证,结果表明,FtPUB26和FtPALB在体外存在物理互作。(5)泛素化体系包括泛素活化酶E1、泛素转移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泛素(Ubiquintin,Ub)和底物。使用双表达框兼容性载体,在大肠杆菌体内构建表达5个蛋白的泛素化系统,将苦荞FtPALB与泛素活化酶At UBA1共同构建至双框表达载体p CDFDuet-1;苦荞FtPUB26与泛素转移酶At UBC8共同构建至双框表达载体p ACYCDuet-1;苦荞Ft Ub基因构建至p RSFDuet-1表达载体。将构建成功的三个载体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 Star(DE3),并分析FtPAL的泛素化效应。结果显示,At UBA1、At UBC8、FtPUB26、Ft Ub、FtPALB均可在大肠杆菌BL21 Star(DE3)中高效表达。利用Ub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tPUB26具有PUB型泛素连接酶典型的自泛素化活性。利用Ub及MBP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从诱导表达的共转大肠杆菌菌体中纯化的FtPALB可被FtPUB26泛素化。该体外泛素化体系的建立为深入分析泛素化对FtPAL活性的调控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分析活性调控的泛素化修饰位点、不同泛素化形式与酶活性的调控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6)重组FtPALB和泛素化FtPALB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泛素化修饰后,FtPALB的酶活力显著下降,约为天然FtPALB酶活力的70.4%;天然FtPALB的Km值为0.11mmol/L,Vmax值为257.5U/mg;泛素化FtPALB的表观Km值为0.35mmol/L,Vmax值为29.4U/mg。被泛素化修饰后,FtPALB对底物的亲和力下降,最大反应速度下降。以上研究基于“苦荞叶片中检测不到PAL活性但存在高水平的基因转录和高含量的产物的积累”这一现象,利用酵母双杂交等技术分析互作蛋白,成功构建了PAL的体外泛素化体系。实验表明泛素化修饰可负调节PAL的活性。研究结果为通过体内实验探究PAL的翻译后水平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栽培模式多样,种植范围广、产量高,果实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番茄作为模式植物,在基因组学、遗传育种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然而,番茄单倍体研究进展缓慢,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手段来获得番茄单倍体植株。探索获得番茄单倍体的途径,将有利于番茄的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本实验在拟南芥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尝试
学位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适应性强、果实风味独特、产量高、营养丰富,食用多样。番茄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各种病害复杂多样,番茄黄化曲叶病、枯萎病、青枯病、叶霉病、晚疫病、根结线虫病等严重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快速发展,我国选育出了一些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主要是抗TY较多,能抗多种病害的品种较少,而且在种植
学位
植物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在20-24nt的内源非编码小RNA,主要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作用。miRNAs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调节植物激素应答和调控miRNAs自身代谢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茄科植物中miRNAs的种类和数量非常有限,在全基因组水平预测茄科植物miRNAs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深入挖掘和分析茄科植物中的miRN
学位
固氮菌是不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固氮菌种群繁多,营养类型各异,能以共生固氮、联合固氮、自生固氮三类方式进行生物固氮,并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节固氮或其他多种促生功能。但是,在不同时间内,协调各类固氮菌在不同作物及根系不同部位的固氮能力与其他功能共存,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为构建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和大豆生长的多功能固氮菌组合,本研究从土壤和玉米根内分离自生固氮菌和联合固氮菌,通过16S r RN
学位
晚疫病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对其主要寄主马铃薯具有毁灭性的危害。植物先天性免疫防卫系统能够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被触发,来抵御病原菌的进攻。根据被触发的机制不同分为PTI/MTI(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和ETI(效应子触发的免疫)。病原菌向植物中释放效应子并通过与植物靶蛋白互作来抑制或调节寄主细胞中的防卫反应。前期研究表明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效应子
学位
期刊
中国是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国,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种真、细菌和病毒性病害的威胁。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淘汰潜在病原物的危害,同时保证种薯的质量,控制这些病害的传播。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病害的检测,并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特别是多重PCR技术能在一个反应中同时检测多种目标病原物,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因此,发展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多重PCR体系对种薯生产以及马铃薯产
学位
期刊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Autoinducer-2(AI-2)在细菌中广泛分布,是细菌启动群体密度应答的分子之一。与大多数自诱导物不同,产AI-2信号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不仅能够调控自身的群体行为,也可以影响不能产生AI-2的细菌。当细胞达到高密度时,其激活的基因表达参与一系列生命活动,包括生物发光、运动、生物膜形成、抗逆、致病因子的产生等(Alencar e
学位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通过与植物的互作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目前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和功能仍不清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时间序列上的演替方式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通过培养组学技术分离获得的大量不同时期的大豆根际菌株,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特征,筛选时序核心微生物,构建大豆根际不同时期的核心微生物合成群落。使用这些核心微生物群落开展植物接种试验,探究不同时期核心群落对大豆植物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