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IERENSTEP系统参数、简化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评分和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分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手段。 方法: 收集2017.01至2017.09期间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PIERENSTEP系统数据中最大负重、最小负重、负重偏高次数、负重偏低次数、简化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和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等数据,采用SPSS19.0版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FMA-L评分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RMI评分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负重偏低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重偏高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最小负重和最大负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负重偏低次数、最小负重、负重偏高次数和最大负重等四项参数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负重偏低次数和负重偏高次数方面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在最小负重和最大负重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PIERENSTEP系统最大负重、最小负重、负重偏高次数和负重偏低次数等参数及简化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评分和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分,且均明显好于单纯康复治疗。 2.“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负重能力、踝关节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好于单纯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