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杜哥德·唐宁(Charles Toogood Downing)所著的The Fan-qui in China《番鬼在中国》一书上册的第七章至第九章的翻译过程形成的。作者杜哥德·唐宁(Charles Toogood Downing)皇家医学院成员,作为商船驻船医务官于1836年来华。虽只在中国逗留了六个月的时间,却写出厚厚三卷回忆录,讲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其中虽有偏见不实之处,仍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文献。作者观察细致入微,从平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生活,到官宦贵族奢华考究的生活,再现了清末广州社会、生活、贸易、民俗等方面。笔者承担的是上册中第七章到第九章部分的翻译任务。第七章到第九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到达广州之前,在河面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本书的第七章中,作者描述了他眼中所见中国广州河面的各种船只的形态、结构,着重于中国人对小型船只神奇的操控力,抒发了作者对中国人民智慧的赞叹。第八章中主要描述了当地令人难以忍受的热带气候,特定地理环境下,霍乱的爆发以及疟疾肆虐。第九章中作者描述了当时中国的制帆工艺和造船技术;本章中还涉及了当时中国社会令人震惊的悲剧——杀婴。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笔者选择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翻译的指导理论。报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对项目背景、文本项目内容以及项目意义的简介。第二部分是译前准备。简述译前相关文献的查找与阅读,对文本的词汇、句子、篇章特点进行详细地分析。第三部分是理论依据,阐述了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产生、发展、及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笔者分别从词汇、句子、篇章的层面对翻译中使用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第五部分是总结。笔者总结在翻译过程中以及翻译报告的撰写过程中的经验、收获以及仍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The Fan-qui in China《番鬼在中国》一书的翻译过程,让我们更清楚细致的了解晚清时期广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广州提供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