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经济学界所关注。由于公司治理是一个包含结构、机制、过程,制度等多重涵义的丰富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和讨论。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财务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收入流量索取权,即债权拥有固定收益的索取权,股权拥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治理结构。自1958年Modigliani 和 Miller 提出著名的M—M模型以来,融资结构就成为财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关心融资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结构中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从融资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一投资主体下的所有权治理主体缺位,二是债权治理软约束问题。如果不对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仍然实行单一的国有股权一统天下,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改革是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立足于治理结构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以及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特殊性,在系统研究公司不同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融资方式中影响经营绩效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分别对于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进行一般性的理论探讨,在总结、综述目前理论研究成果及文献的基础上加以评论;第二部分深入分析融资结构、方式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公司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构,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就企业融资方式中的股权融资及负债融资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第四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利用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改善公司治理效应的建议。